我被我哥從小打到大。我常常說,我和哥哥常打架,那是我的說辭。其實我是被壓著打,毫無反擊能力。我哥哥是運動健將,遺傳了爸爸的好體魄,各種運動都拿手,也極會幹架,是村裡的孩子王。我小他3歲,喜歡跟,愛對路,他嫌我麻煩,什麼都不會,出去玩不想帶我。
【裴社長廚房手記137】滷牛腱 忘不了的兄弟情

那天接受訪問時,提到味道遞嬗的問題,也提到有什麼家族的菜還沒有做的?我一想就想到「滷牛腱」,這是我家從小吃到大的必備菜式,也是宴客時的併盤要角。但我一直沒做它,不是因為它尋常好做容易忽略;而是我一做它,就會想起我哥哥。想到我在爐前看火候,背後哥哥躺在床上盯著我看的眼神。他是拖著病體,叮嚀我如何滷牛腱,而這程序和味道,是爸爸教他的。
媽媽說,我戀家,出去玩一下就回來,家裡隨時都看得到我,其實我是沒地方敢去。哥哥就不同,竹林河邊山裡到處跑,出去一天都沒影兒,所以常被我爸爸揍。他被揍也沒事,照樣出去玩。為了讓哥哥跟我玩,我還幫他洗球鞋討好,鞋是洗了,他就是不帶我出去。一氣之下,我撕掉他苦心收集的郵票,當時就後悔了。哥哥回來,二話不說,狠狠揍我一頓,仍是不帶我出去玩。
窮極無聊,我只好在門內說故事給同齡的孩童聽,為了可以說故事,就大量看書,這實在是不得已,我更想要出去玩。好事的鄰居看在眼裡,每次都說,老裴喜歡小兒子會讀書,捧在手心;大兒子野,天天被揍。實情根本不是這樣,我哥哥被修理,回頭修理我,我其實最慘。
我家都是單名,哥哥名傑,我是偉。我都罵他桀傲不馴,他則說我尾大不掉,愛跟又趕不走我。
不過我知道哥哥很照顧我,尤其是爸爸過世後,我在大學惹到幫派被小弟威脅。哥哥一聽說,立刻去談判,可能是他的兇狠程度超過對方,之後我再也沒有遇到這些人。
哥哥是冷凍倉儲業的經理,常帶腱子肉回來滷。他平常吊兒郎當,滷起腱子倒是正襟危坐,認真的很。哥哥説,他滷牛腱是和爸爸學的,爸爸教菜一板一眼,所以他輕鬆不來。以前我不近廚房,家裡是哥哥煮菜,我也不急著學。直到我出社會當記者,哥哥發現罹癌,我才走進廚房。
當時,他的肝做了酒精栓塞治療,切除腫瘤後,休養期間,有人介紹一位士林的中醫,說對肝癌有奇效。我每兩天都載哥哥去看這醫生,那是一棟老公寓,只有樓梯,哥哥很胖,生病後體力極差,我半背半攙的扶他看診,一開始很吃力。幾個月下來,哥哥瘦得緊,扶他上樓不吃力了,病也看不出有無好轉,不過,他的生活比較可以自理。
有一天,他興起教我滷牛腱,老家的廚房對著主臥室,他躺在床上開著門吆喝我切蔥、切薑、調滷水,牛腱放進鍋裡,如何大火、如何中小火。我走開一下,就被他罵回來,叮嚀我不要蓋鍋蓋,要看著火,要看著腱子在沸湯中翻滾。我站在爐前,感覺背後有一雙眼睛盯著我看。我不敢移動,直到關火蓋上鍋蓋,才敢回頭,床上的哥哥閉眼睡著了。
財經記者很忙,那年我跟江丙坤經濟部團隊去義大利採訪G7,回程在比利時接到電話,哥哥肝癌復發轉移到骨頭,已經發出病危通知。我兼程返台,在長庚醫院見到他,哥哥說那天他開車去買豆漿,回家關車門,一提起分量不多的豆漿,卡噠一聲,他的手竟然斷了。入院檢查,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頭。他交待了一下兒女的事情,便趕我回家照顧媽媽。沒幾天,他就過世了。跟爸爸一樣,是肝癌。
我媽媽跟我住,每次我做菜,她都會說小傑怎麼樣做,做得多好吃,如果是小傑做會加什麼東西。有一天我問媽媽,妳好像比較寵哥哥。她看了我一眼,淡淡的說,你爸爸最疼你,我當然要多愛哥哥,他是比較好強卻比較弱的那個。所以,以前你通學,是爸爸做早餐,他通學,我就一定起來做早餐,孩子一定要有人疼啊。
今天我滷牛腱,全用哥哥的做法。
準備一個大深鍋,鍋子大是因為要讓腱子能在滷水中翻滾,這是關鍵,所以不要一次滷太多,不要腱子擠腱子挨在一起動彈不得,那樣味道就滯了。一定要腱子在滷汁中跳舞,這是美味的來源。
先調滷水,切蔥段、老薑片放入煎香,加半鍋清水燒開,加醬油,一面加一面嘗,味道剛好即止,寧可淡些不要鹹,肉的香味才會出來。調好鹹淡,加上滷包,再加一根紅辣椒,一根就好,不要多。
滷汁滾,將牛腱放入,我今天放了10個花腱。為了不讓牛腱沾底,我放入幾根牛骨墊底,同時可以提供湯頭香氣。因為腱子瘦,沒油,我加放了3塊牛板肥肉進鍋,讓牛腱在滷的過程中有油脂浸潤,這是牛腱滑嫩的小秘訣。
滷牛腱的爐火至為重要,先大火滾滷汁,放進牛腱後,沸湯復平,等湯汁再沸,見腱子在滷水中翻滾時,調至中小火,看湯面微沸而不翻騰,這個火才可以。不要蓋上鍋蓋,就讓它維持初沸狀態。50分鐘後,加一湯匙冰糖,蓋上鍋蓋,關火。讓牛腱燜在鍋內,直到湯汁變冷,才取出牛腱,放涼切片。
煮50分鐘,牛腱只有9分熟,關火蓋鍋才能燜至全熟,這樣的肉有彈性又入味。如果煮超過50分鐘,肉已全熟,燜的入味過程,肉會過熟,切片將散開不美。若您的口感喜歡有咬勁,可以不等到湯汁全冷才取出牛腱,但起碼要關火燜半小時以上,才能入味。
至於為什麼關火蓋上鍋蓋前才加冰糖?因為這樣甜味在表層,鹹香在內𥚃,味道才有層次。若一開始滷就加糖,甜鹹混一,肉的滋味就沒有深邃的表現了。
我哥哥的兒子今年登記結婚,要不是疫情,6月底已舉行婚宴。今天滷牛腱,過程寫得特別詳細,希望我姪子學起來,這可是他爸爸教我的菜,這是我哥哥在病榻上盯著我做的滷牛腱,是家族的味道。
滷牛腱
材料:花腱10個(我今天準備了台灣牛各種腱子部位,包括五爪腱、腱心、鼠腱、邊腱及筍子腱,口感各自不同)、牛骨3支剁塊、牛板油3付、葱段、老薑片、辣椒1支、滷包2個、冰糖1湯匙。萬和缸底油和民生壺底油(醬油用量約混合1瓶)。












做法:
Step1:準備一個大深鍋,切蔥段、老薑片放入煎香。為了等一下不讓牛腱沾底,放入牛骨墊底,加半鍋清水燒開,加醬油,一面加一面嘗,味道剛好即止,調好鹹淡,加上滷包,放3塊牛板肥肉進鍋,讓牛腱在滷的過程中有油脂浸潤。再加1根紅辣椒,開始滾煮,這是滷水。






Step2:待滷汁滾,將花腱放入。



Step3:大火滾滷汁,放進牛腱後,沸湯會靜下來,等湯汁再沸,見腱子在滷水中翻滾時,調至中小火,看湯面微沸而不翻騰,這個火才可以。不要蓋上鍋蓋,就讓它維持初沸狀態。



Step4:靜待50分鐘後,加1湯匙冰糖,蓋上鍋蓋,關火,把爸爸在車床打磨的鐵秤放在鍋蓋上加壓。





Step5:讓牛腱燜在鍋內,直到滷汁變冷,才取出牛腱,放涼切片。煮50分鐘,牛腱只有9分熟,關火蓋鍋才能燜至全熟,這樣的肉有彈性又入味。




將滷好的牛腱放入冰箱,肉會更緊實,吃時才切,容易切的漂亮有光澤。上桌不要再加醬汁,直接吃原味,這是家族傳承的美味。


掌廚人 裴偉
《鏡週刊》社長。雖是時事週刊領頭人,但私人臉書上只見每日吃便當或蒔花弄草全紀錄,偶爾還有下廚做菜心得。吃遍美食、喝遍好酒、說得一口好菜的裴社長,近來在同事催逼下,大方公開私人廚房筆記,圖解詳細,順便回覆各方親友綿延不絕的提問。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