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台股基金分主動型與被動型二種,主動型大致分為三大類:一、一般股票型:多數都有2至3成的非電子產業;二、科技型:以大型電子股為主;三、中小型:以小型電子股為主。
【基金講堂】台股衝高 主被動型基金投資攻略

近幾年台股表現優於其他許多市場,因而再度受到投資人青睞,有人直接上戰場去廝殺,沖來沖去好不快活。至於基金投資人,如果有按照紀律扣款、紀律停利,應該也是成績斐然。但若是在台股漲高的環境下,還是沒有出現好成績,那麼就該回頭好好了解台股基金,然後挑對基金。
主動型 先類別次績效
而被動型主要以ETF為主,亦可分為三大類:一、市值型:用市值來排名,如:元大台灣50、元大中型100、元大MSCI台灣、富邦台50、兆豐藍籌30、富邦台灣中小;二、高息型:以高股息為訴求,如:元大高股息、國泰股利精選30、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動、富邦臺灣優質高息、FH富時高息低波、國泰永續高股息;三、產業型:投資特定產業,如:富邦科技、元大電子、元大MSCI金融、第一金工業30、國泰台灣5G+等。
主動型基金該怎麼選?無非先選自己要的類別,再從該類別中選出長中短期績效前段班者。而ETF的選擇一樣要先了解自己要的類別,但注意,要了配息就不要奢望股價大漲,換句話說,不要跟其他類別比報酬率,重點在釐清每檔ETF追蹤的指數及其持股狀況。
主動型基金有個股持股比重10%的限制,另外,經理人可以隨時調整持股內容,因此用績效挑基金,看的就是基金經理人的擇股能力。
被動型 反向槓桿別碰
ETF是被動型產品,一開始就受限於契約規定,是否投資完全看你接不接受這樣的類型、這樣的持股分配。以近一年來類股輪動頻繁的情況來說,主動型基金可隨類股調配,而ETF則被動執行,績效自然落後主動型。
提醒大家,選擇ETF,除了看類別外,還要把握幾個原則:一、了解追蹤的個股及每一個股的比重,再問自己是否接受;二、規模不要過小、成交量也不要過小;三、反向、槓桿ETF不是一般人在買的,強烈建議不要碰!總之,青菜蘿蔔各取所需,心中有定論,自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