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他台大畢業賣魚酥 打造成淡水名產 登峰食品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林國峰(左)奠定淡水魚酥的名產地位,兒子林耀邦(右)創新店態,希望打進年輕族群。
林國峰(左)奠定淡水魚酥的名產地位,兒子林耀邦(右)創新店態,希望打進年輕族群。
疫情警戒降級後,淡水老街新開幕的「丸啤吧」推出魚酥蘸花生醬、魚丸配酸辣湯的新鮮組合,特別吸引遊客關注,但它非新店空降,而是71年老店登峰食品第三代林耀邦打造的新面貌。
淡水魚丸、魚酥能成為名產,關鍵在第一代林水木首創機械化製魚丸,第二代林國峰台大機械畢業後,不顧父親反對,設廠量化生產,打進量販通路與國外市場,適逢台北捷運通車、國旅盛行,魚酥與淡水幾乎劃上等號。
父親的成就無形中成為林耀邦的高標,他的致敬是接班再創新,用青出於藍表達孝心。
今年9月,淡水老街媽祖廟對面的登峰魚丸博物館徹底改頭換面,以新穎餐食店「丸啤吧」重新登場,過去是觀光工廠的店面如今吹起工業風,店內數根從一樓直通三樓的鋼管管線與立食空間,讓不少客人猜想是酒吧或速食店,討論半晌踏進門,第三代老闆林耀邦見狀說明:「滿多人以為是咖啡廳,走進來才發現哇!原來賣的是魚酥、魚丸,我想給客人衝擊感,打破他們過往的習慣模式。」

口味年輕化 成打卡名物

這間丸啤吧是71年老店登峰食品(原為登峯食品)的翻新之作,登峰亦是推動淡水魚丸與魚酥盛行的始祖之一,門市裝潢2年原預計5月開幕,卻碰上疫情三級警戒而延後,林耀邦絲毫不擔心:「因為這間店是有希望的,不做過路客生意,而是目標客。」
第三代林耀邦想突破魚酥的傳統印象,推出自家私藏吃法,沾附花生醬。
當地人還未適應登峰的改變,外地客已慕名爭相前來打卡拍照,2樓用餐區還能眺望遼闊的淡水河景。相較於傳統魚酥僅有原味,34歲的林耀邦想讓魚酥年輕化,加上黑糖珍奶、咖哩、芥末等調味粉,或是蘸自製花生醬,還能搭配啤酒、咖啡。魚丸則提供原味、青蔥等口味,亦有花枝與貢丸供選擇,可創意搭配從鋼管流出的番茄蔬菜、泰式酸辣海鮮等熱湯,新概念讓父親、第二代老闆林國峰頗引以為傲:「如果帶外國人來淡水老街,只有這個地方,水準有夠。」
1984年第一代林水木(左2)在清水街創登峯食品,賣魚丸、魚酥等魚漿製品與炸物,也替不少同業代工。(登峰食品提供)
66歲的林國峰滿頭雪亮白髮,自信大眼炯炯有神,退而不休的他至今仍參與口味開發,採訪這天拿出剛炸好的芋丸請大家試吃,「這是我們以前在菜市場賣的炸物,預計之後推出。」同樣在市場熱賣的青蔥魚丸,他用虎口飛速將魚漿捏擠成型,動作再熟悉不過,「這個口味沒辦法機器製作,因為蔥只要包起來,久放就會黃掉,只能現做,青蔥魚丸一直無法做很大量,這次店裡熱食也提供。」

家族DNA 創新敢嘗試

不像多數老店常存在代溝,林國峰是開明老爸,樂見傳統結合新意,兒子推新品牌與裝潢耗資至少千萬元,他笑稱不敢算帳但大力支持,「全新的路一定比較危險,我沒有拿長輩的威嚴來禁止,畢竟以前我們也做過這種事,像當時開博物館做觀光工廠也是新嘗試。」
勇於踏出舒適圈是林家一脈相傳的DNA,林國峰拿出名片,上頭斜槓「昇陽國際半導體」董事,他亦投資女兒與女婿創立、近幾年竄紅的蛋捲「海邊走走」,而父親林水木則首創機械化製作魚丸,奠定淡水魚丸的名產地位。
登峰食品的前身為味香魚丸店,位於媽祖廟旁,是淡水第一間魚丸專賣店。(登峰食品提供)
林國峰很崇拜父親的生意頭腦,林水木受日本教育,僅國小畢業,做過木工,為做貿易還自學珠算,搭船赴陸買賣農產品,台灣光復後,他接手日本人留下的蒟蒻製作機,運用攪拌原理,延伸製作魚丸的原料—魚漿。林國峰回憶:「早期魚丸都是魚販兼賣,用手在臉盆裡攪拌魚漿,打很久很辛苦,我爸想假如用機器,應該有商機,用機器做量就大,所以非得開一家魚丸店。」
1950年林水木與當兵同袍許炳松在媽祖廟旁承租店面,創立淡水第一間魚丸專賣店「味香魚丸店」。聽林國峰說故事,彷彿參加導覽,他會適時幫大家科普知識,「你知道台灣四大魚丸是哪四種魚嗎?從基隆沿著西北海岸到台中,都用鯊魚,台中到台南是虱目魚,台南往南到屏東、台東用旗魚,花蓮、蘇澳則是鬼頭刀。」也因鯊魚味淡,林水木在魚丸中包入豬肉增添鮮香,同時賣甜不辣、芋丸等魚漿製品與炸物。
青蔥魚丸若預做會導致青蔥變黃,只能在店面現做現賣。
彼時淡水港仍是漁獲豐收的港口,林國峰記得,因冷凍設備不普及,每當漁船滿載而歸,船家會僱人沿街敲鑼通知大家到港口買魚,「小魚太多賣不完,想辦法幫牠找出路,去掉頭和內臟,整條魚攪成漿加番薯粉去炸,連骨頭都酥掉,反而更香,以前是配稀飯的小菜,長輩一定叫你蘸醬油,這樣吃比較省。」
林國峰小學時也得與兄長姊妹到店內幫忙包餛飩、切芋頭,唯有他成績最好,從建中讀到台大機械系,學霸沒想過接手家業,畢業後到工研院機械所上班,專攻工具機。接班的契機,是父親與許炳松年事漸長,後代開枝散葉,1984年二方和平拆夥,味香魚丸店由店面承租人許炳松繼續經營,林水木移至清水街另開登?食品,林國峰解釋:「當初蓋媽祖廟,他們家族有出錢,所以攤位權利是他們家的,我們和味香關係還是很好,婚喪喜慶都會往來。」

研發新機器 製程自動化

林水木轉戰新址開業,難免沒有安全感,林國峰難得見不苟言笑的父親開口要求幫忙,心軟拒絕不了。辭職返家後,他一直想改善沒效率的製程,例如早期魚酥需炸2次,他研發機器改成160度低溫油炸一次到位,穩定品質,依季節只選狗母、白帶和午仔魚製作魚酥,而非不知名雜魚,老街上不少店家都尋求代工批貨。
林國峰(左)設計魚酥自動化生產機器,為維護品質,仍會與兒子(右)人工挑出賣相不佳的NG魚酥。
隨著1997年淡水捷運通車,隔年實施隔週休二日,老街湧現觀光人潮,生意迎來全盛期,但林國峰的疲累遠大於喜悅:「捷運通車那個月,我1天要做2千多斤魚丸,清水街店面60坪的空間根本不夠,一定要花錢擴廠,我爸偏好把錢存成定期存單,像撲克牌一樣擺一疊,他很頑固,很難接受別人的觀點。」
後來他以上架量販通路、讓魚酥走出淡水為由說服父親,談了1年,耗資3千萬元另買300坪廠房,全面自動化。林國峰帶我們參觀工廠,魚酥正在比人高大的油鍋中翻滾,全程自動控溫、截斷、輸送、包裝,這是由他設計,委託2家廠商生產部分零件,再自行組裝的機器,他小心翼翼地說:「拜託不要拍到全機,這種東西發明很難,模仿很容易。」也因機器無可替代,他一次組裝3台,以便故障時備用。

父子高標準 齊心共打拚

2001年登峰魚酥上架新東陽、義美和全家等通路,外銷到香港、美、加等地,林國峰還買下丸啤吧現址,在2、3樓成立免費參觀的魚丸博物館,也在工廠推DIY課程,加深魚酥、魚丸即淡水名物的印象。7年前林水木過世前,雖未明言稱讚,卻放心讓林國峰全權管理不過問,已是最大肯定。而清水街店面也因目前重心放在丸啤吧,結束營業轉租他人,但林國峰仍緊密維繫與客戶的情誼,每天早晨7點半親自送魚漿、魚丸給批貨的店家,彷彿里長伯熟知老街大小事,「像清水街那間阿給店,本來想介紹你們去那邊吃,可惜這2天他們油漆公休。」
店面空間為狹長型,林耀邦想到出湯與飲料可透過管線從3樓直通1樓,讓1樓店面空間更寬敞。(魚丸湯,120元/2串)
林耀邦在父親要求下,學生時期便到店幫忙油炸,也當博物館導覽員,但他也坦承:「博物館收入其實有限,每個月靠幾場DIY賺一點清潔費,還要維護整層建築物修繕,應該是賠錢。」問他會羨慕同學放假都能出去玩嗎?他體貼回答:「我沒有這種情緒耶,因為父親真的滿辛苦,每天早上5點出門去做魚丸,我從小就覺得一定要接班,把它做得更好。」他見父親坐在風口有些鼻塞,貼心與父親對換位置。
林國峰從不要求孩子成績,兒子卻自我要求甚高,連高中都自願重考,「幾年前我拿清華MBA的報名資料回家,他看到就說要試試看,結果考上,我如果也去就變他學弟,那不像話了,所以我讀台大EMBA。」父子二人連高標準都神複製,從不覺得接班老店是犧牲,因為齊心,正正會得無限大。

顧客這麼說

遊客 Sway
型態新潮 香脆美味
以前就吃過他們家魚酥,特別香脆,現在改變新型態,覺得很潮,沒想過魚酥蘸花生醬這麼搭,新包裝也很方便逛街時邊走邊吃,不用手上拿著一堆東西。 

店家資訊

電話:(02)2629-3312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117號1F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