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幫她撐腰番外篇】與爸爸的偶像合作 做鞋子也能環境友善 德成鞋業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1986年,呂淑珍(右)與父親呂勝郎(左),以代理運動與休閒鞋批發起家。
1986年,呂淑珍(右)與父親呂勝郎(左),以代理運動與休閒鞋批發起家。
一雙能跑步的y字拖鞋,讓台灣在地小鞋廠德成鞋業,在4年前意外吸引台灣傳產龍頭台塑上門合作。
台灣盛產牡蠣,然而西南沿海一帶每年產生16萬噸廢棄蚵殼,卻造成大量的環境汙染。而蚵殼的主成分是碳酸鈣,經高溫煅燒,使殼粉具有可影響細菌新陳代謝的特性,再與EVA結合後,可成為抗菌塑膠複合材料。台塑2019年主動找上德成合作,並獨家供應。
「蚵殼鞋就是海洋廢棄物變黃金的概念。」德成鞋業總經理呂淑珍說:「我是雲林人,蚵殼廢棄物我非常熟悉。當台塑跟我們說,這放到鞋子裡能變成很好的東西,我聽了很開心。跟台塑合作全回收,是我們滿重要的里程碑跟亮點。以前做鞋子,從沒想到環境友善這一塊。」
德成與台塑聯手開發的蚵殼抗菌y拖。(490元/雙)
呂淑珍堅持,蚵殼鞋必須100%在台灣生產,但蚵殼粉含水度高、不耐久放,德成投入生產時挫敗連連,「它的化學變化很大,不受控、會膨脹變大,碼數會跑掉,容易缺一塊或走色。剛開始做的時候,10雙沒有1雙是好的。」
代工廠叫苦連天,呂淑珍苦笑著說:「工廠覺得為什麼都做不起來?原本產線一天24小時可以做1千雙,現在百雙不到,這對他們來說是很恐怖的,他們沒辦法接受。」
呂淑珍坦言,在與台塑合作前,她從沒想到做鞋子也能達到環境友善。
歷經2年開發,去年9月,呂淑珍終於讓台灣馬拉松好手羅維銘,帶著這雙「蚵技神速y拖」出國比賽,一跑成名。而與台塑攜手合作,最高興的,莫過於呂淑珍的父親呂勝郎,「因為我爸爸的偶像,就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
「我父親最敬佩的,就是王永慶先生的工作態度。」呂淑珍透露,德成創立初期,全公司只有2名員工,「我是會計兼揀貨員,經銷點也是我自己去跑,我爸當業務送貨。在他眼裡,沒有休息這件事,有時就算是禮拜天,他有事也會來上班。」
呂勝郎是雲林口湖人,1968年隻身北上到台北找工作機會,成為台北橋修建工程的工人,那時呂淑珍才剛滿1歲。呂勝郎回憶,「當時有一點積蓄後,才把我老婆、女兒接上台北。」他之後陸續賣過水果、冰品,也曾開唱片行、批鞋零售,後來一位在寶成鞋業當經理的朋友建議下,才一腳踏入鞋面代工領域,進而做起鞋子的批發生意。
呂淑珍堅持,母子鱷魚y字拖必須完全在台灣製造。(呂淑珍提供)
「台塑實際上不是只找我們,他們找了很多人,可是很多人都沒有這個概念,覺得蚵殼怎麼可能可以拿來做拖鞋?」呂勝郎說,「我一開始是做鞋子,是不做拖鞋的。因為鞋子銷量比較大,而且拖鞋在台灣普遍觀念裡,就是很平價、比便宜的,這樣才會好賣,但阮大女兒認為,拖鞋還是要做到好穿。」
氣墊y拖爆紅,讓德成打破傳統限制,開發出多種鞋款與顏色,單一鞋款色系多達17種。「她認為拖鞋也要美、材料要好,所以她做了很多顏色、多元化。這幾年我們拖鞋也做得很好,才有機會跟台塑合作蚵殼鞋。」呂勝郎說。
蚵殼成分為碳酸鈣,經高溫煅燒後,與EVA結合成為99.9%抗菌塑膠複合材料。
呂淑珍高中畢業後就到德成上班,「爸爸很年輕就生下我,應該說,這個事業是我跟爸爸一起做,所以沒有所謂的二代接班,我們幾乎是是同步在做。」父女倆都是創業第一代,在經營方向上難免少不了磨合,呂淑珍說,「畢竟年紀還是有差,我跟他的之間的想法會有很大的落差,他想做基本款,我想創新,變成一直有拉鋸、要不斷地說服他。」
她形容,父親如同她生命裡的頭號敵人與訓練師,「我說要做拖鞋,他會問:『這誰要穿?』、『為何同樣的東西要做第二款?』我從小跟著爸爸一起工作,他的觀念就是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他提出很多挑戰跟攻擊,不斷地訓練我。」
氣墊y拖爆紅,讓呂淑珍打破傳統限制,開發出多種鞋款與顏色,單一鞋款色系多達17種。
如今德成鞋業因一雙能跑步的y拖揚名海外,我們好奇父親曾經稱讚過她嗎?呂淑珍搖搖頭、忍不住哈哈大笑說,「我爸爸是不會稱讚人的,可是齁,他雖然嘴巴不講,但會自己拿著y拖來穿,穿一穿、踩一踩說:『這真的是好穿,』」對呂淑珍而言,這已是最大的肯定。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