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前、手腕上戴著鮮綠油亮的翡翠,讓一身歐式打扮的皇宣緣老闆陳嘉琦更添貴氣,儼然就是活招牌。不久前,皇宣緣受SOGO百貨之邀,參加中外藝品大賞,他天天到場接待貴客。「這幾年因為政治因素,中國那邊的VIP比較不來了。又因為疫情,去年業績也掉一些,像這樣高檔次的活動就要把握。」他輕聲細語,即使講的是困境,仍面帶笑容。「因為疫情,倒了很多珠寶店,譬如花蓮沒有觀光客後,本來200家精品店可能剩不到10家。我們能撐住,已經算很好。」
【台灣名店】留美碩士看準女人商機 擺攤賣飾品起家變翡翠大亨 皇宣緣專訪

在台灣珠寶圈屹立不搖的皇宣緣,早期曾找女星蕭薔當代言人,以設計獨特的翡翠、琥珀聞名。董事長陳嘉琦,頂著美國MBA碩士光環,卻是從擺地攤起家。
因想過好日子而立志從商,他打工時發現「女生易衝動購物」,早早決定要做女人生意。創業初期,跑單幫帶回美國金雕飾品在路邊賣,不到3個月,就賣進當年的大亞百貨,創下首月業績破百萬的紀錄。1997年切入琥珀、翡翠領域並自創品牌,曾風光設立全台最大珠寶店,還進駐香港海港城,卻也經歷婚變、大環境問題陸續收店等低潮。
陳嘉琦將挫折視為轉折,帶公司一路挺進第30個年頭。談吐斯文的他,其實如翡翠般堅毅又通透。

買珠寶的大多是女客,陳嘉琦說,他學生時期女生緣就很好,「但我很尊重女性。」他介紹翡翠鐲子給一位女客,沒有誇張的語氣,自然地說:「這綠中一抹蜜糖黃,滿襯您的膚色…」比起賣翡翠,更像在跟朋友話家常,他說,喜歡用好的珠寶交朋友,這也是他的經營哲學。
主打翡翠、琥珀等珠寶的皇宣緣,是台灣第一個進駐台北101的本土珠寶品牌,巔峰時年營收達3億元,也曾進軍中國、香港。目前有台北101、誠品、新光三越等共5個門市。
年幼立志 留美碩士擺攤
拿出一個雕工細緻的紫羅蘭墜飾放在手心,陳嘉琦說他是計畫型的人,很早就確定要做女人生意,「而且鎖定小巧的東西,好擺放、不占空間。」他10歲的時候便立志要當企業家,「因為我姨丈就是傑出的企業家,小時候,我常坐他的勞斯萊斯出門,暑假還安排我們去阿里山賓館住,我就也想跟他一樣過好日子。」
大學時,為了存錢出國留學,他打過很多工、也推銷東西,「那時候我就發現女生很容易衝動購物。」他去紐約理工學院念企管碩士時,課餘當快遞賺錢,常穿梭在第五大道,順便尋找做生意靈感。一次在紐約展覽中心看到埃及、希臘元素的金雕飾品,頗為驚豔,畢業後就決定進貨回台灣賣。「台灣人很喜歡金色的東西,加上有鑽石的感覺,非常受歡迎。」他在台北東區、天母擺地攤,每天可賺幾萬元現金,「但我媽一開始很不能接受我留學回來說要擺地攤,我又常賣到三更半夜才回家,她氣到要我搬出去。」


切入珠寶 到產地找原石
擺攤不到3個月,在一個客人介紹下,陳嘉琦有機會進入當年的大亞百貨,第1個月業績就破百萬,之後又陸續在新光三越、先施百貨等設櫃。美國金雕飾品讓陳嘉琦賺到第一桶金,「但百貨公司要求業績每年都要成長,不然就要被淘汰,可是飾品再好也就是這樣,我決定轉型,把資金投在珠寶上,只有珠寶才可以做品牌、可以長久。」他直接到琥珀的產地波蘭找到供應商,「那時候琥珀配上義大利的銀鍊,賣得很好。」長期往來下,也在波蘭累積深厚人脈,後來再切入翡翠。

「剛開始是在中國廣州交易會認識做珠寶的人,後來就直接進到緬甸產地。」陳嘉琦說,他早期在廣交會曾買到一批假貨。「起初試水溫買了20只A貨翡翠鐲子,帶回台灣後都賣差不多了,被一個在延吉街擺攤的緬甸人說我賣的是B(假)貨,他500元就可以賣我。我不信拿去鑑定,還真的是假貨,我後來就把賣出去的一個一個拿真的換回來。」名牌精品A貨是指仿冒品,而翡翠的A貨,則是指沒有經過任何化學處理的天然玉石。
1997年陳嘉琦自創品牌,正式轉型做珠寶。「我做珠寶的頭幾年,剛好萬泰銀行發行現金卡,那時候很多上班族很容易就貸到錢來買5萬、7萬元的鐲子。我也可以說是靠鐲子起家,當年在新光三越站前店一樓的專櫃,1個月可做600萬元業績,是其他11個專櫃的總和。」也是從那時就累積很多老客人。

自立品牌 銷售好達顛峰
對於銷售,陳嘉琦自有一套訓練方法,「我會固定帶表現好的同仁去國外觀光旅遊,主要是建立默契、建立團隊共識,只有把公司當做家,才會全力去衝業績。」他也設計多種獎金制度,大方讓利,「甚至我自己親自賣的業績,也都是讓給同仁。」
皇宣緣成立短短4年,便達到巔峰,租下了面積150坪的許昌街店面,打造全台灣最大的珠寶店,「後來還請到當年第一大美女蕭薔當代言人,整個品牌形象更往上推了。」

陳嘉琦成了台灣珠寶圈的黑馬,但即使業績好,為了守住好的百貨櫃位一刻不能放鬆。甚至曾被對手出招排擠。「記得我們要進遠企的時候,另一家先進駐的珠寶品牌就要求遠企不准我們賣翡翠。」他直言,珠寶看似美麗的行業,其實充滿危險,沒有規則也無規範,他意有所指:「我們不做騙人的事,不包裝華而不實的故事,也不耍手段。」
他認為自己是靠誠懇、自律在這門奢華的生意中站穩腳步。但是在他以為順風順水的時候,卻經歷了人生最低潮。「雷曼兄弟金融風暴的那年,我剛好面臨婚變,可說內外交迫。離婚後,我一人要帶4個小孩,最小的才要升國中,我工作時間變得很少,也沒辦法親自巡店…」陳嘉琦說,他當時有點覺得人生無常,錢跟妻子都留不住。

經歷低潮 拓人脈成轉機
陳嘉琦咬牙把挫折當轉折,「我硬擠了幾千萬元,買了2,000多只很好的玉鐲回來,那些都物超所值,我小孩看我買那麼多貨,還說爸爸發財了!」他至今沒有買房置產,只要有錢或行情不好,就進貨,「我把翡翠當成存款。也因為這樣,我才能一直有貨可以賣。」陳嘉琦解釋,因緬甸政治局勢,翡翠礦區禁止開採,這幾年原石已較難取得。
陳嘉琦除了翡翠多,豐厚的人脈也是事業基石。朋友因為知道他婚變心情沮喪,邀他去廣州散心,竟意外讓他打開中國人脈。「主要是我做琥珀時熟識的一位波蘭代表,剛好當上經濟部長,他委託我代表波蘭政府跟中國談油管合作事宜,那次我除了中國官方,也認識了不少中國名人、富商。後來很多變成我的VIP。」

陳嘉琦一路走來已擅長面對變動。2018年皇宣緣隨誠品進駐香港海港城,照理應是新的里程碑,沒想到隔年就因占中運動,海港城被砸,最終撤櫃。「賠了2,000萬元吧,但我的心得就是,靠意志力、靠運氣再加上準備好了,就能克服過來。」陳嘉琦在創業30週年的記者會上,微笑看著女星劉品言展示珠寶,「我們今年業績回升,還推出NFT及輕奢系列打年輕市場。」兒女也都進入公司,幫忙打理事業,和諧氣氛襯得翡翠更圓滿迷人了。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