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點,我在9月初的專欄〈留意亞洲貨幣競相貶值潮〉中曾經提到,能源價格高漲、出口數據衰退,外資可能會繼續賣股提款,股匯雙殺的狀況恐怕還會延續下去。
【達觀股市】聯準會可能放緩加息腳步

新台幣與台股在上週雙雙創下波段新低。雖然央行總裁楊金龍出面提到,這與台美利差無關,且金管會與國安基金也都推出穩定市場措施,甚至在上週五還首度在萬點之上祭出了限空令,然而,這些做法恐怕都無法改變短期的股匯走勢。
日圓重貶 央行進場干預
不過,看起來現在的問題可能還不只如此,因為大型經濟體的貨幣貶值問題,可能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讓結構性股匯雙殺現象延續下去。
以日圓為例,近期最低來到一美元兌152日圓,創下近32年來的新低。而且這已經是日本政府多次進場干預之後的結果,顯示過去幾次的干預,並沒有帶來實質改變。
這是因為日本公債殖利率在通膨升溫下持續攀升,而日本政府為了控制公債殖利率,就只能持續印鈔購買日本公債。當日本公債殖利率被控制在低點,與美國公債利差持續擴大,而日圓發行量不斷增加的背景下,就會讓日圓持續貶值。
日本央行為了控制日圓貶值幅度,只能夠賣出手中的美國公債,並且用售出後的美元進場購買日圓,藉此阻止日圓進一步貶值。
但在聯準會持續量化緊縮,日本央行又賣出美國公債的影響下,美國公債殖利率就會再攀升。這又回過頭來擴大美國公債與其他國家公債的利差,並將我們帶回這個循環的起點,一直持續下去,見不到改變。
想要解決這個無止盡的循環,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聯準會停下現階段緊縮的腳步。
上週五《華爾街日報》與部分聯準會官員,同步釋出放緩加息腳步的可能,而日本央行也出手干預,讓1美元兌日圓匯價單日從152日圓回升至147日圓。美國股市因此開低走高,3大指數都有2%以上的漲幅。
由於本週開始是聯準會的緘默期,所以,在11月2日的公開市場委員會之前,這樣的市場氣氛或許還會持續下去,直到聯準會正式宣布他們接下來的貨幣政策走向。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