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最前線】疫情影響收入減少 保費繳不起4招度難關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保費繳不出來,別急著解約,維持足夠的保障,才能轉嫁風險,確保家庭財務安全。
保費繳不出來,別急著解約,維持足夠的保障,才能轉嫁風險,確保家庭財務安全。
近2年因為疫情緣故,許多家庭經濟受到衝擊,有些民眾動起解約保單的念頭,但又捨不得已繳的保費,甚至擔心將來沒有保障,因而陷入兩難局面。其實針對不同險種,各有解套方式,專家提出4招建議,協助暫時度過財務難關,既能減輕保費壓力,又能維持保單有效,待日後有能力再重新檢視調整。
「這2年疫情真的讓人喘不過氣來,尤其去年三級警戒期間,根本沒客人上門,店裡收入大幅減少,但日常生活支出降不下來。」今年45歲、經營咖啡廳的老闆娘Linda感慨地說道。而為了撐過經濟幾乎斷炊的艱苦日子,她盤點手中資產,發現好像只能從保單下手。
近2年受到疫情影響,許多人收入中斷,間接影響到保費繳納。

保費大瘦身 27萬變2萬

投資屬性偏向保守的Linda,一直以保險作為理財、轉嫁風險的主要工具,10年前陸續規劃了相關保險,包括以終身壽險保額5萬元作為主約,附加醫療及失能險的保障型商品,年繳保費3.8萬元;含定期壽險的投資型保單,年繳保費6萬元;規劃做為日後退休金、保額300萬元的新台幣儲蓄型壽險,年繳保費18萬元。3張保單總計年繳保費27.8萬元。
與保險業務員討論後,Linda決定保留醫療險附約,而終身壽險5萬元做減額繳清,保額剩3,000元,年繳保費從3.8萬元降為2.2萬元;至於投資型保單,採緩繳方式,先以保單內的保價金墊繳;儲蓄型保單同樣採減額繳清,60歲後年領回的金額,將從24萬元降為16萬元。
幫保費大瘦身後,年繳保費從27.8萬元,直接降為2.2萬元,壓力瞬間解除,讓Linda大鬆一口氣,「以後看自己的需求及收入狀況,有需要再慢慢買回吧!」
事實上,這幾年因為疫情關係,工作不穩定的民眾增多了,連帶收入也跳水,而過去在經濟狀況穩定時規劃的保單,經常成為重擔,確實可趁此機會做檢視、調整。
不過,要提醒的是,繳保費出現困難時,保單不一定要急著解約,特別是人身基本保障不可少,加上如果保單已經繳費多年,解約最不划算。

一、藉信用卡分期零利率 年繳變月繳

磊山保經業務協理羅靜娟指出,保費繳付方式不只一種,很多人習慣一年繳一次,但當經濟狀況不穩時,要一次繳出一大筆費用,確實有難度,「這時可借助信用卡分期零利率,將年繳保費轉為分期月繳,但不要直接向保險公司申請從年繳改月繳。」
年繳保費若負擔重,可利用信用卡分期零利率的方式轉為月繳。
羅靜娟說明,保費以年繳最便宜,月繳總額會比年繳多上5.6%,若年繳保費10萬元,改成月繳、12個月累積保費約多5,600元,「向保險公司申請年繳改月繳,以為能減輕繳款壓力,卻付更多,所以記得善用信用卡。」
至於哪些信用卡提供分期零利率?信用卡達人寶可孟指出,包括永豐銀行的保倍卡、玉山銀行的Pi拍錢包信用卡等,都能同時拿到12期分期零利率及信用卡回饋金,其中,永豐銀保倍卡有1.2%保費回饋、無上限,但有限定保險公司,至於玉山銀Pi拍錢包信用卡則可回饋2%Pi幣,但須上官網登錄。

二、採減額繳清降低保額 不需再繳費

如果年繳轉月繳,還是付不出保費,此時真的只能調整保單了,方法之一是:減額繳清。所謂減額繳清,指的是將目前保單價值準備金,作為保單一次繳清的費用,保單保障時間不變,但保額減少。
例如主約是終身壽險100萬元做減額繳清,以當時累積的保價金換算有效保額,如換算後額度為50萬元,該張保單的保額就由100萬元降為50萬元,之後不需再繳費,保障終身有效。此舉較適合不想再繳保費或繳不出保費的保戶。
以Linda為例,終身壽險及儲蓄型保單,因為都有保價金,可以減額繳清處理,但終身壽險保額因此從5萬元下降到3,000元,而儲蓄型保單則從年領24萬元降為16萬元,影響的是繳費期滿後,未來每年領回的還本金。
保險規劃以保障為優先,若收入驟減,可優先從儲蓄險、投資型保單做調整。
壽險公司前業務主管、現為獨立財務顧問張佳瑩補充,領回還本金「減額」大多會是等比例的縮減,不過,越接近繳費期滿、影響越小。此外,張佳瑩提醒,保單做減額繳清後,無法恢復原有額度,日後也無法在該張保單下附加新的附約險種。
值得注意的是,因保戶做減額繳清會影響保險公司財務,如果短期內舊保單做減額繳清後,又投保新保單,保險公司對新保單的核保將從嚴審理。

三、改展期保險縮短保期 保額不改變

與減額繳清相反,展期保險則是維持保額不變,但保障時間縮短,例如原本是終身壽險,轉為10年的定期壽險,同樣是以當時的保價金換算保單有效時間,之後保費不用再繳。
展期適用體況已經變差、買不到健康險,又必須維持原有保障的保戶,例如罹患過癌症、短期內無法再買到新保單,或已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保戶。
保費繳交有困難,第一步是先檢視保單,若保單有保價金,減額繳清是一個選項。
台灣人壽提醒,不論是減額繳清或展期保險,都會先扣除欠繳保險費、保險單借款本息或墊繳保險費本息後的餘額,來計算保額或保障時間。
當然,並不是每張保單都適用減額繳清或展期保險,一般來說,保單必須符合:有累積保價金、有附約延續條款,才能進行減額繳清或展期保險,通常會是長年期的保單,並以終身型保險為主。

四、投資型保單申請緩繳 運作暫維持

若手上是投資型保單,希望能夠不繳保費又維持保單有效性,解決方式比傳統型保單來得簡單。張佳瑩說,投資型保單能以「緩繳」方式,用帳戶價值來支付相關保單費用,以維持投資型保單繼續運作、維持保障。
「做法是用投資帳戶內的金額去墊繳危險保費,若希望緩繳的時間能拉長,也可調降定期壽險的保額;當帳戶資金低於一定水準時,保險公司會主動通知保戶資金不足以墊繳,屆時再補足危險保費的資金,維持保單有效性就可以。」張佳瑩說明。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