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落淚也是因為代表著我的國家拿到這面獎牌,全台灣有這麼多人相信我、支持我到現在。」受國際拳擊總會(IBA)去年不公正決策影響,我國拳擊女將林郁婷和阿爾及利亞女拳手克莉芙(Imane Khelif)於奧運期間,遭全球輿論誤解與質疑。雖然林郁婷最後頂住壓力奪金,在頒獎典禮上她仍忍不住以拳遮面、激動落淚,畫面讓許多力挺她的台灣民眾不捨,國人心疼台灣女兒受辱,因此也更關注政府的因應作為。
【時事焦點】金牌熱催生體育部升格 府院奧運小組危機處理解密

巴黎奧運落幕,本刊獨家解密,執政團隊在奧運期間高度備戰,府、院、國安、外交及體育署赴巴黎的成員組成任務小組,跨越台法6小時時差密切聯繫,因應賽會期間突發狀況,包括拳擊選手林郁婷的性別風暴。
此外,奧運帶動全民體育熱,行政院本週將宣布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後稱體育部)籌備工作小組,落實總統賴清德首要體育政見,組織法草案預計年底前提報行政院會,明年預算預計升高至140億元,體育部正式升格後預算還會持續增加,目標達成賴「體育預算200億元」的政見。

反駁質疑 啟動任務小組
本刊掌握,賴清德7月初赴國訓中心為巴黎奧運代表團授旗,當時他就提醒幕僚,應成立執政團隊橫向聯繫的奧運任務小組備戰;體育署隨後銜命發起成立小組,除派赴巴黎現場的成員外,府、院、國安、外交系統幕僚都加入其中,共約20人。

本刊掌握,在JK羅琳貼文批評林郁婷後,賴清德立即與行政院長卓榮泰熱線,2人共識要嚴正抗議、採取法律作為,體育署31日就嚴正抗議「英國作家的歧視言論」,聲明林的參賽資格沒問題。「JK羅琳貼文引發風波後,巴黎團隊與教練討論,認為應以穩定選手情緒為最優先考量。」回顧性別風暴,黨政人士指出,提告程序繁複,像克莉芙賽後向巴黎檢方提網路騷擾訴訟,這類案件當事人得親做筆錄,不適合在賽程關鍵時刻進行,以免擾亂選手。
所以任務小組從2方面著手,一是替選手維權,確保參賽資格不受影響、個人隱私不被違法揭露;二是因應國內外輿論戰。本刊調查,體育署多次協調中華奧會與國際奧會(IOC)開會,IOC向我方表達,將由他們在第一線對國際回應;IOC也確實在7月30日、8月2日兩度正式聲明背書林郁婷參賽資格,後更進一步揭露IBA不正當性與其背後的政治脈絡,有助導正國際視聽。我駐法國、匈牙利、德國等代表處也積極向駐在國媒體說明。

此外,IBA俄籍主席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俄羅斯代表在聯合國安理會主動提起奧運性別爭議後,此爭議升高為外交事件。我政府也同步升級應對,外交部重批俄羅斯「意圖以政治力影響奧運賽事」,呼籲國際社會同聲譴責。
府院力挺 積極外交溝通
多數的國人雖然替林郁婷抱不平,但執政團隊注意到國內仍有少部分質疑、譏諷。黨政人士說,體育署多次說明林郁婷資格沒問題,賴、卓之外、副總統蕭美琴、副院長鄭麗君等也多次公開挺林,希望消弭質疑;國安幕僚於奧運期間揭露特定可疑帳號操作性別爭議,意在破解對國人的網路訊息戰。
奧運開幕式當週,國內同時有漢光演習、凱米颱風來襲等重大事件,黨政人士表示,執政團隊上任將滿百日,運作已有一定默契,奧運期間危機處理一波波,政府各項應變處置,都是希望團結民意,全國齊心為選手喝采。

也有國內體育界人士透過人脈幫忙,台灣運動好事協會執行長劉柏君告訴本刊,她在JK羅琳貼文當天就聯絡IOC前媒體總監,請對方協助向國際媒體說明。劉說,很多人搞不清楚,以為林是跨性別者,所以她告訴國際友人,IOC已確認林郁婷參賽資格沒問題,IBA所作所為違反IOC安全運動政策,「要用他們的話來跟他們溝通、用他們認可的規則去說服他們。」
性別風暴後續有哪些救濟制度?劉柏君建議,林郁婷對手賽後比X手勢,台灣可向大會提起申訴,倡議將此個案納入安全指南,禁絕類似行為。劉並說,政府應有意識地培育台灣人進入國際運動組織,一方面掌握國際趨勢,二來能為台發聲,就像世界棒壘球總會有韓籍人員,其實是韓國政府遊說組織收韓籍實習生,費用由韓方負擔,成功打入國際組織,後更成為奧會安全委員。

明年修法 體育部籌備中
賴清德是資深運動迷,競選總統時首要體育政見就是要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本刊掌握,體育署已初步描繪出未來體育部的輪廓,行政院本週將正式宣布成立體育部籌備工作小組,將籌設工作拉高到院層級加速推動。體育部何時掛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說,賴清德與卓榮泰均高度關切,希望「越快越好」。

本刊調查,體育署目前規劃今年底前將組織法草案提報行政院,若立院朝野有共識,期待2025年上半年通過配套修法、下半年審議預算,2026年上路。熟悉立院議事的資深幕僚指出,去年侯友宜代表國民黨選總統時也提議成立「體育及青年發展部」,朝野對體育設部有一定共識,2025年立院應較有討論氛圍,2026年有地方選舉可能讓議事變數增加。
賴清德承諾設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但《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明定,政院底下的二級機關上限是14部、9委員會、3獨立機關,目前全都額滿。台體大主祕陳添丁日前在體育署舉辦的論壇,曾提醒組織法解套問題,本刊調查,行政部門將規劃一併修正《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行政院組織法》,提高部上限到15個,讓體育部有容身之處。

組織規劃 恐負升格美意
日前,賴政府剛完成首次總預算籌編,教科文支出占第2高。本刊調查,蔡英文剛接任總統時,體育預算80餘億元,到蔡最後一年,預算約135億,賴的首次體育預算有微幅成長,約140億元,正式升格後,人力與資源應將大幅提升。
根據體育署規劃,未來體育部底下將從6組變8司,一名曾任職單項協會的體壇人士憂心,賴清德體育政見要「推動運動產業多元發展」,但依目前組織規劃,職棒、職籃等職業運動團體未來仍歸競技運動司管,是否代表體育署對職業運動的想像,仍跟國際賽爭金奪銀綁在一起?
此外,未來體育項目分「亞奧運項目」跟「非亞奧運項目」,分屬競技運動司與全民運動司管,是否有助落實「競技運動全民化」政見也有待商榷。這名體壇人士以羽球協會為例說,羽球是亞奧運項目,未來羽協的會務治理歸競技運動司管,但羽協會務不只協助選手參賽,也包括羽球推廣、民間合作等,若體育部的組織規劃是用運動項目來分,而非實際處理的內容,恐無法落實組織升格美意。
劉柏君則說,國人期待的不是一個「更大的體育署」,盼政院籌備小組成立後,能用更高、更廣的視野檢視目前的體育部規劃,納入更多思考與建議。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