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漲不停,退休後開銷沒有減少、反而變大,真的不容易,還好我的淨資產增加了5成。」國小老師邱涵能用一份薪水養活一家四口,2年前他按照計畫準時離開穩定的教職工作,現在靠著退休俸和日益膨脹的資產,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一路走來,與『神』同行是最正確的決定。」
【達人理財】讓股神巴菲特幫忙操盤 退休老師靠1檔股票翻倍賺

退休國小老師邱涵能長達14年的投資之路上,一直以股神巴菲特為師,年報酬約11%,與美國標普500指數相當,成功讓身家翻漲5倍。但當他發現,辛辛苦苦努力學習價值投資,卻怎麼樣都無法達到由巴菲特所執掌的波克夏表現,便決定將資產all in到波克夏,讓股神替他操盤。

追隨股神 超越大盤績效
邱涵能口中的「神」,就是投資界的股神巴菲特。今年上半年他甚至把手上的資產,全數轉換為波克夏B股(BRK.B)。他表示,敢放手一搏的原因是波克夏長期績效遠超過台、美股大盤。

據統計,巴菲特自1965年買下波克夏,並轉型為控股公司後,直到2023年底,59年間公司股價飛漲超過4.3萬倍,年複合成長率達19.8%,而同期間標普500指數僅上漲312倍,年複合成長率10.2%,「過去波克夏占我投資組合約一半比例,所以我才能按照計畫順利退休。」
攤開邱涵能14年來的投資成績單,成長了376%、年複合成長率11%,與美國標普500指數相當,雖然成績不差,但當他發現持有的其中一檔股票—波克夏B股,總報酬竟高達538%時,他笑說:「辛辛苦苦研究投資數十年,到頭來也只能跟大盤差不多,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直接跟隨巴菲特呢。」有了這樣的體悟後,邱涵能陸續調節手中其他個股,轉買波克夏B股,「現在雖然手上就一檔股票,但我反而覺得安心。」

策略一、深入研究 透析選股邏輯
「巴菲特選股時,最在乎公司經理人的誠信和經營能力,且只買看得懂的產業。」邱涵能如數家珍提到,波克夏旗下4大子公司:保險業、鐵路和能源公用事業、製造業、服務和零售業,都是耐久財產業。再來,內在價值是巴菲特判斷安全邊際的重要指標,「企業剩餘壽命裡能產生的現金,再經過折現後的現價就是內在價值,巴菲特會用每股淨值(BPS)來判斷。」
他形容,買進波克夏等於是讓全世界最強操盤手替你守護資產,「我只要逐季檢視財報、逐年看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就夠了。」事實上,邱涵能會把波克夏財報印出來裝訂成冊,並推敲數據變化,財報書裡更滿是他的紅筆記號。
「價值投資法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時間,像我一看到公司財報就覺得很無聊,邱老師自律研讀,才有辦法找到屬於自己的投資跑道。」和邱涵能一起推廣理財教育的合作夥伴吳英傑佩服地說。

策略二、看本淨比 把握進場時機
談到進場時點,邱涵能指出,波克夏長期平均本淨比(PBR)約1.6倍,所以只要低於或等於1.55倍,就會進場。過去,邱涵能都會把薪資結餘和其他個股的投資收益,累積成一筆資金後投入波克夏B股,「公司的BPS逐年成長且股價長期向上,只要有好的買點一定要把握。」
攤開波克夏今年第二季財報,B股每股淨值279.2美元,以8月30日收盤價475.92美元計算,本淨比約1.7倍(475.92/279.2),「目前價位稍微高了一點,就等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波克夏如今市值突破1兆美元,「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漲幅大豐收,憂的是股價越高,越是挑戰投資人的自律能力。」邱涵能透露,他持有波克夏的成本大概是179.7美元,即便現在已經翻倍賺,但也絕對不會輕易賣出。
「投資一家公司,一定要先研究它、認同它,才有可能久抱;既然是好公司,就不應該隨便賣;經驗告訴我,投資不賺錢的情況都是中途就下車,沒耐心等到最甜美的時候。」對他來說,股價短期大漲意義不大,長期大漲才是最終目標,「內在價值持續成長就配得上高股價,不用來來去去瞎忙。」


策略三、嚴控風險 算現金股價比
「現金股價比」代表的是股價有多少含金量,現金股價比高,含金量越高,安全邊際越高。波克夏B股在第二季的每股現金為128.51美元,以8月30日股價475.92美元來看,可得股價中約有27%的現金含量(128.51/475.92)。
相較國人熟悉的護國神山台積電,今年第二季的每股現金為69.38元,以8月30日股價944元計算,股價中的現金含量約7%,能看出波克夏的含金量相當可觀。
事實上,波克夏第二季財報亮點就是現金水位暴增,相較首季增加2.8兆元、增幅約46%,總現金水位來到8.9兆元;巴菲特把現金當作一種標的,必會保留一定比例,而這是降低風險的手段之一,「滿手現金的巴菲特在等什麼呢?我拭目以待。」

邱涵能繼續說明,投資市場最怕就是黑天鵝,風險控管能力往往比賺錢能力還重要,像是2008年金融海嘯,許多百年公司因現金周轉不靈下台一鞠躬,但波克夏不僅用堅固的財務結構來面對極端市場,還在當時用滿手現金大撿便宜貨,「以波克夏目前的現金股價比來看,就算遇到股災也完全不用擔心。」
其實邱涵能持有波克夏B股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2011年他以每股85美元價格買進後,股價即一路下滑,雖勇敢向下攤平,但買到75美元時也彈盡援絕;隔年股價漲回86美元時,他馬上獲利了結。
「我想等到股價回到80美元以下再承接,誰知道這一賣就再也追不回來了,等到2014年再進場,股價已經是129美元。」邱涵能回憶,2012年美國聯準會實施量化寬鬆政策猛印鈔票,美股狂飆,波克夏B股的股價就再也沒見過2位數了。從此他下定決心,非到不得已,絕不會輕易賣出波克夏B股,「既然無法預測市場走勢,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讓自己不離場。」邱涵能強調。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