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理財】沿捷運找好屋 經濟博士存5房月收租18萬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中山大學國際金融研究學院助理教授佘博文對房地產充滿熱情,高雄是他的主戰場。
中山大學國際金融研究學院助理教授佘博文對房地產充滿熱情,高雄是他的主戰場。
中山大學國際金融研究學院助理教授佘博文,對投資股市興趣缺缺,但對房地產充滿熱情。9年前他開始在高雄置產,如今手握5間房產,市值漲至近7千萬元,與入手成本相較翻了近1倍,月收租金達18萬元;只看熟悉區域、沿軌道找房、跟著重大建設走,佘博文透露買進保值好房的絕招。
「現在房價高到滿嚇人的,我認為北高雄新房五字頭就能考慮出手。」中山大學國際金融研究學院助理教授佘博文說,這波暴漲的房市,只能用「勢不可擋」形容,尤其南台灣上漲斜度更明顯,「短期內要看到房價下跌機會不大;但想進場也要謹慎評估,一定要找能保值的物件。」
20240807money002

鄰近重大建設 鎖定捷運宅

9年前,佘博文就開始在高雄置產,如今是手握5間房產、月收租金18萬元的包租公,「沿著軌道看房是我的置產主旋律。」他一語道破買房心法,「以前挑保值物件,Location(地段)是首要條件;現在還要搭配軌道,像是捷運和高鐵,長期才有價格支撐力。」佘博文目前手上的5間出租房,都是只要走路5分鐘就能到達捷運站的物件。
20240807money002
佘博文表示,捷運宅最保值,買房沿著軌道走就對了。(翻攝高雄捷運官網)
隨著近年房價漲不停,佘博文9年來陸續買進的房產總市值,已從三千多萬元暴漲到七千萬元,「貸款利率低,對我來說,只要租金能Cover房貸就足夠。尤其南台灣房價基期低是優勢,瞄準A級物件,長期持有的勝率高。」
和一般短進短出的投資客不同,佘博文是以打造長期穩定的被動收入為置產目標,所以市場需求是關鍵,「周邊有重大建設,靠近公園、購物商場、大型開發案就是我心中的A級物件。」
像是佘博文買來出租的第一間房,是小港捷運站旁、總價580萬元的物件,「鄰近小港機場,交通便利,機能和重大建設到位,價格就有支撐;當時單價1字頭,基期低、上漲空間大。」根據實價登錄顯示,2015年小港站平均單價約16.4萬元,統計今年1到5月,平均單價則來到23.3萬元。
佘博文提到,以前在台北念書,發現捷運宅房價越漲越高;但回到高雄,捷運題材竟然一文不值,「主要是在地人都認為騎車比搭捷運還快。」身兼英國劍橋大學土地經濟系特聘研究員的他分析,都市要邁入成熟發展階段,交通網絡的串聯不可少,「酒駕罰責越來越重,慢慢地民眾會知道捷運的便利和需要性。」他因此趁房價還沒反映,陸續買進獅甲和三多商圈捷運站3到4房物件,總價大多控制在千萬元以內。

緊盯都市規劃 跟上好題材

提到2015年進場買屋的契機,佘博文坦言,現在要複製不容易,「當時央行一路降息,房貸利率不到2%,是很好的買進時點。」他強調,置產要跟著政策走,緊盯國土計畫分區和大型開發案,「在商用地周邊置產,就是最大的保護傘。」佘博文在2017年入手獅甲站周邊的2間房子,只要走路15分鐘就能到高雄夢時代,「好市多(COSTCO)、IKEA和高雄展覽館都在附近,人口會陸續流入。」
20240807money002
今年5月,輝達宣布第2座AI研發中心將落腳高雄軟體園區,高雄房產題材再加1。
此外,題材也是房價上漲的一大因素。今年5月,AI教父、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宣布,第二座AI研發中心將落腳高雄軟體園區,加上亞灣特區夢時代西側「特貿七」的3.13公頃頗受關注,「這麼大片又方正的商用土地,未來不會做小事。」佘博文分析。
20240807money002
佘博文說亞灣特區周邊大片方正的商用土地,未來潛力可期。
「房地產相較其他金融工具,最大優勢是避險;價格短時間會波動,但以長期置產角度來看,是穩定的資產。」佘博文同事、中山大學國際金融研究學院助理教授彭聰敏說,在政府政策大力扶植下,高雄已經是人口輸入型城市,佘博文的5間房產生活機能強,都是搶手貨。

入手熟悉區域 電梯正三房

「有了房,還是要關注房市大小事和相關政策,得有基本行情概念。」身為高雄人的佘博文認為,買房有地域性,「你問我高雄哪裡好,我很簡單就能說出來;但要是把我放到台中,就沒辦法給精確的意見,因為不了解當地人的習性。」他舉台積電到高雄楠梓設廠為例,「市場游資雖拉抬房價,但相較起來,市中心住得更舒服,那邊就不會是我考慮的地點。」
20240807money002
近年高雄有重大建設和科技大廠進駐,尤其亞灣特區含金量高。
此外,佘博文挑選物件時,會一同考量未來生活型態,「按照多數人的生命歷程,是先從一個人開始、然後二個人,再到一家三口或四口。」也因此,套房物件會先被他剔除,原因是不容易有長期租約,「只要生命歷程不同,住家條件就會有所改變,如果是套房物件,恐怕需頻繁找租客。」
20240807money002
佘博文認為,A級物件要有足夠的生活機能,包括購物商場和公園。
再者,像社區管理和包裹取件等都是民眾基本需求,「不符合未來生活型態的房產,很可能慢慢被淘汰。」佘博文因此把目標瞄準在權狀40坪以上、標準3房的電梯大樓,「尤其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電梯會成為住宅必需品;而921大地震後的建築法規更嚴謹,我會挑1999年後、屋齡10年內的新古屋,更安全。」他說,嚴格把關才能提升出租競爭力和價格支撐性。

租金負擔貸款 長抱穩獲利

提到買房的財務安排,佘博文表示,買房的貸款金額不會變動,即使租金投報率不如股市,長期也有資本利得空間,對他來說,條件只有一個,那就是出租的租金收入能負擔貸款。
比較特別的是,他不使用房貸寬限期,「本利攤還負擔不小,但是能降低風險。」他稱,一開始還得用薪水補貼貸款,但因為房租漸漸調漲,所以現在每月總收租18萬元,扣除每月房貸15萬元,仍有剩餘。
家裡從事不動產相關行業,佘博文從小耳濡目染,「但想抓住房產脈動,還是要靠兩條腿走出來。」在南部豔陽下,他帶記者實地走訪中華五路一帶,邊走邊指向一旁電梯大樓,「南部素地大,建案基地退縮多,街廓整齊,住得舒服,最重要的是價格基期低。」他強調,投資要挑看得懂的市場,才有信心久抱。
20240807money002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