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包括人力資源與物資的整備,政府的物資整備工作涵蓋甚廣,民生、醫療、防災物資都包括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醫療戰備物資部分,過去台灣的血袋長期依賴進口,如今在衛福部的推動下,首座由民間廠商建置的血袋工廠已取得認證正式上線,朝血袋自給自足更進一步。
在人力資源方面,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包瓊郁在20日的韌性論壇上特別提醒台灣,應在規劃階段就將「公私協力夥伴關係」(PPP)納入規劃。全韌委員會委員劉文接受本刊訪問時也建議,近來社會上有越來越多新的民防團體,他們辦理各種訓練課程,但未必有跟政府銜接,這些人力資源應該透過現在各縣市已有的防災協作平台,納入可恃民力的範圍。
而訓練的改進則需要逐步進行,相較國外有斷網、斷電的演習,去年起我政府力推「有想定、無劇本」演習模式,接下來盼能將城鎮韌性演習與漢光演習更全面性的結合,用相同情境想定來進行演練,從前階段的情境下達、救濟站與配售站的從無到有來進行,讓演習更貼合實際情況,同時也希望防空避難演練更確實進行,除了路上人車淨空外,還要確實演練疏導民眾到避難設施。
至於溝通工作,政府今年推出最新改版全民國防手冊《台灣全民安全指引》,透過這本29頁的小橘書來建立正確防災備戰觀念,未來規劃以家戶為單位,向全國900多萬戶家庭普發小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