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都愛買包,但包不會增值,不是資產,撐門面買一、兩個就可以了。」越式洗髮店負責人黃悅晴笑說。21歲從越南嫁來台灣、婚姻維持10年,離婚後決定留在台灣打拚,「我現在房產、土地比包還多。」採訪這天,她穿著亮麗桃紅套裝登場,就像她的人生一樣,經過奮鬥後閃閃發光。
記者問她房產有多少筆?她邊數邊笑,「台北市3間,一間自住、兩間商辦;越南胡志明市有2間,還有土地,全部都出租。」
30歲那年,黃悅晴結束婚姻,帶著一雙兒女留在台灣,從美甲店起步。33歲時她立下志願,40歲要在台灣買房,且一定要台北市,如今已達標,台灣、越南兩地月收入租金超過15萬元。即使現在靠租金收入就能過活,卻仍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積極參與社交活動拓展人脈,「我喜歡工作,也習慣節儉。」
包租婆身分令人欣羨,但每次談到房產投資,黃悅晴總是客氣地說,還有許多台灣人比她厲害啦!不過,查看她手上的物件,可以發現黃悅晴的房產投資眼光犀利,尤其善於掌握與銀行打交道的眉角,總是能讓銀行願意貸放高成數款項給她。
而相對於一般人喜歡買住宅等增值,黃悅晴一開始就鎖定住商混合的商辦大樓,並計畫出租給公司行號。她解釋,辦公室裝潢少、不需要附家具,更重要的是租客單純,屋況容易維持。
黃悅晴直言,買房產就是投資地點,但不見得要在主要幹道的門牌上,她會選擇馬路後方巷子的商辦,主要是房價會比主要幹道再低10%左右,而捷運站、學校、超商、量販超市等機能則是基本,「位在捷運站周邊,最好走路7分鐘能到,因為這是多數人能接受的距離。」黃悅晴強調。
「還有屋況越差越好。」她解釋,「很多房子靠漂亮裝潢提高售價,但我最不愛這種,因為裝潢費絕對會加到售價內;屋況差,有壁癌、有霉味都沒關係,因為這樣的房子更好砍價。」她透露,去年9月透過仲介介紹買下大同區、近雙子星、40坪左右的商辦,屋齡有40年以上,而她很幸運地以每坪55萬元入手,「原因就在於這間房子的屋況真的很糟。」
之後她總共花了400萬元裝修,換算每坪約10萬元,但仍覺得划算,因為周邊行情是每坪80萬元左右,她強調,有時屋況差不見得是不可逆的缺點,但要評估每坪重新整理付出的成本是否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