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06:35 臺北時間

宋國誠專欄:再延90天又如何──美中第三輪貿易談判有進展沒突破(美中貿易戰12之10)

mm-logo
時事
宋國誠專欄:再延90天又如何──美中第三輪貿易談判有進展沒突破(美中貿易戰12之10)

宋國誠/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學家,《宋國誠觀點》YT頻道主持人、《宋國誠觀點》(Blog)版主。最近著作《失速中國》(今周刊出版)

美中29日結束了斯德哥爾摩第三輪貿易談判,正如我先前所言:沒有突破的一談再談。實際上,這第三輪會談,不僅沒有突破,也沒有太大進展。

1,美中貿易歧見,雖有觸及、但沒解套

「有進展、沒突破」是一句外交虛詞,「建設性的會談」更是一句掩飾之語。實質上就是美中談判面臨觸礁和卡關,也就是當雙方的談判進入深水區時,既有的歧見和深度摩擦「雖有觸及、但沒解套」,這可以由雙方可能同意將5月中旬達成的關稅休戰協議再延長90天,獲得佐證。換言之,一切可能性都有可能,但就是早日獲得最終協議還沒出現可能性!

既然沒有突破,那就面臨6月16日第二輪倫敦協議─第一次延長關稅休兵90天,即將在8月12日到期的問題。如果不延長,兩國之間的關稅將有可能迅速回升到4月2日「三位數」的關稅基準。顯然,美中都不希望關稅戰升溫,但再延長第二個90天,也反映雙方絲毫都不肯讓步。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會談期間,表達了對中共的「2個憂慮、1個遺憾」(別緊張,只是憂慮和遺憾而已),分別是:

● 對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產能過剩表示擔憂。

● 對中共購買了約90%的伊朗石油表示擔憂。

● 對中共向俄羅斯出售價值約為150億美元的軍民兩用技術表示遺憾。

請問,在過去的90天之內,對於貝森特的3個表示,中共有沒有改善?如果沒有,再延90天有什麼意義?有啦,就是:下次再談!

2,媒體只會「造新聞」(making news)?

許多媒體甚至預測,再延90天是為了給川普和習近平今年底以前的會面鋪平道路或創造條件。這種放話,就是「假新聞」(fake news)和「報新聞」(reporting news)之間的區別。

果不其然,7月29日,川普在truth social發文:

假新聞媒體報導說,我正在尋求跟中國習近平主席舉行「高峰會」。這根本不是真的,因為我什麼都沒有尋求!我可能會去中國,但那一定是因為習近平主席已經邀請我了。要是沒有他的邀請,我根本沒興趣去!感謝各位的關注。

川普的貼文,粉碎了所有關於「川習會」的傳聞。究竟要相信川普自己說的話?還是相信媒體的放話?

我曾經判斷,川普去北京的機率是微乎其微;即使包括川普自己和他的幕僚都說「很有可能」;但是這種可能性是以「沒有可能實現的前提」為條件的,那就是習近平「真情邀約」川普蒞臨北京,或照單全收美國的貿易條件;但如果川普在前提尚未實現之前就「貿然」去了北京,那就是頭殼壞掉!

3,「川習會」:到北京去聽訓?

我們可以設想:習近平可能希望川普到北京來「進貢」,以顯示他的「習式天朝帝國」的偉大,如果這是「中國夢」的一部分,那就是「白日夢」;川普也不會主動去中國「朝聖」,那只是自損「美國國格」。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所謂「川習會」只是媒體的捕風捉影、制造新聞,另外,有關川普因為中共抗議所以禁止賴清德總統過境美國的消息,也是國內「親中媒體」的胡言亂語。

川普去北京的機率是微乎其微。圖片取自白宮臉書
川普去北京的機率是微乎其微。圖片取自白宮臉書

所謂「川習會」,只是把川普叫到北京接受習近平這個「訓導主任」的教誨而已,去聽取習近平「八股外交」的辭令罷了。實際的情況正好相反,川普不僅不會去北京,而且已經決定縮短給予普丁停火90天考慮的寬限期,至今只剩不到10天。這項「縮短」,就是間接給中共施加壓力;川普說對普丁很失望,同樣的對習近平也很失望!中共如果再繼續支援俄羅斯,川普還是隨時可以對中共實施制裁。

4,美中貿易談判「卡」在哪裡?

這次斯德哥爾摩第三輪談判之所以觸礁,就在於「稀土換晶片」的交易戲碼沒有獲得共鳴,這條互卡脖子的繩索雙方都不願率先拆解。

就中國來說,稀土是中國掐住美國的「鎖喉功」,是中國反制美國的最後一張王牌,打玩了就沒牌可打;如果不能產生扭轉乾坤、一舉搏倒美國的效果,將來只好跪地挨打;對美國來說,「晶片」美國的「神主牌」,是領先中國的唯一利器,如果落入敵人之手,那美國必將難保「世界龍頭」的地位,甚至淪為中國的附庸國。在這場「稀土換晶片」的奪命大戰中,中共不跪,美國不退,所以只好說:有進展、沒突破。這就是國際政治上「相互依賴的陷阱」,只要曾經跳入這個陷阱,就很難再跳出來。

5,美中貿易談判:只能談出個「寂寞」

在我看來,既然沒有突破,美中第三輪貿易談判又是一次「沒有意義的會談」。什麼叫「貿易戰」?就是要「打」,而不是「談」;要戰就不必談,要談就不要打。至於為了要跟習近平見上一面而犧牲美國的貿易利益,這種論述既與美國對中貿易的總體利益相互矛盾,也是美國自廢武功的蠢人之舉。

美國的對中貿易談判,至少有3個目標:停止對軍民融合之國營企業的出口補貼、停止對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歧視待遇、解決美國對中國巨大的貿易逆差,最後再加上解除對美國的稀土出口禁令。而這3+1個訴求,都是中共不願意讓步的。因為中國一旦放棄貿易補貼,就會失去低價優勢,一旦放棄市場准入門檻,美國企業就會殘殺中國本土產業,一旦削減對美貿易順差,中國就不必再公布GDP了。換言之,這是一場「永不讓步」的談判,誰都不會是贏家。

所以,美中貿易談判最後只能談出個「寂寞」!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宋國誠專欄:美越關稅協議推動全球貿易排中戰略(美中貿易戰12之9)
宋國誠專欄:美中倫敦貿易會談的深水暗流(美中貿易戰12之8)
宋國誠專欄:AI、稀土、水資源─中國河域截流的水資源勒索(3之3)
更新時間|2025.08.08 12:0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