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 06:50 臺北時間

陳嘉宏專欄:卓榮泰應該用「不副署」反制立法院的濫權修法

mm-logo
時事
陳嘉宏專欄:卓榮泰應該用「不副署」反制立法院的濫權修法
在憲法法庭已經癱瘓下,閣揆拒絕就他所認定可能涉及違憲違法的法律預算案進行副署(負責),可謂合情合理,自無濫權的疑慮。董孟航攝影

大罷免失利後,來自立法院違憲違法的低能修法只會越來越多。幾天前國民黨15縣市長才與行政院《財政收支劃分法》爭議相持不下,國民黨團已經著手修法。既然盧秀燕要求中央政府必須放下砍地方政府補助款的「屠刀」,那就修改《財劃法》第30條要求「計畫型補助款補助比例不得低於過去10年的平均值」、「各地方政府一般性補助款不得少於去年」。既然蔣萬安抱怨600億的捷運預算被卡住,那就修改《財劃法》37條的規定,要求以後核定後的計畫型補助款,「非經地方政府同意,不得任意終止或變更補助金額。」

中央挹注地方財源共有3種類型,包含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計畫型補助。其中,統籌分配稅係中央政府將全國稅收以各種公式加權計算,再統籌分配發給地方政府使用,也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財源之一。這次《財劃法》修法之所以引起重大爭議,就是因為立法院大幅修改計入統籌分配款的稅目與計算公式,導致2026年度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規模達新台幣8,841億元,較2025年修法前4,676億元大幅增加。分給地方的統籌款多了4千多億,但原屬於中央的事權卻沒有跟著移轉;導致中央政府為了保護中央財政,開始著手修改一般補助款與計畫型補助款下放地方的方式與規定,這也是國民黨縣市長批評中央「左手給,右手砍」的原因。

持平而論,立法院這種不伴隨事權移轉的財權下放的低能修法,必定造成地方政府大量的浪費與預算虛擲;所以,行政院扣住原本要給地方的補助款,逼地方政府與立法院重新上談判桌的確是唯一合理可行的方式。只不過,國民黨並沒有想跟你講道理,他們透過再次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的規定趕盡殺絕,架空行政權,就是要堵死行政院反制作為。但這作法其實有明顯違憲的疑慮。

事實上,在去年12月第一波《財劃法》修法之後,行政院已針對修法案明顯違背權力分立原則等原因,提出釋憲在案,而這個即將闖關的第二波修法的違法違憲瑕疵更為明顯。其中,第30條要求「各地方政府一般性補助款不得少於去年」、「計畫型補助款補助比例不得低於過去10年的平均值」,意思是不管你中央政府經濟狀況好不好、行政院有沒有錢,往後給地方的補助款一毛都不能少,此已明顯侵犯專屬於行政院的預算編製權,以及《憲法》第70條「立法院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與大法官釋字第264號與391號解釋說:「立法院不得在預算案之外以委員提案方式為增加支出之提議」的憲法意旨。

此外,第37條的規定,要求以後核定後的計畫型補助款,「非經地方政府同意,不得任意終止或變更補助金額。」意思是核定的計畫不管執行的成功或失敗,進度是超前或落後,除非是地方政府自己要停工,中央都不能有意見。此已從根本上剝奪中央政府監督地方政府的權力,更喪失「計畫型補助」的立法原意。

依照往例,面對窒礙難行的法律預算案,行政院總是先提出覆議,接著覆議遭否決,再由總統公布法律,最後提出釋憲。不過,鑑於憲法法庭已經確定遭到癱瘓,未來行政院應該思考將反制作為提前。也就是在覆議遭否決之後,由行政院長拒絕副署,讓相關爭議回到《憲法》增修條文第3條,以及大法官釋字第520號的行政、立法兩院爭端解決機制來處理相關爭議。

所謂的副署就是簽名負責,閣揆在立法院通過的法律上簽名,代表他願意為這份法律負責。問題是,立法院通過的法律對行政院明顯窒礙難行,加上目前又無審判仲裁機關憲法法庭進行審查,行政院長拒絕就他所認定可能涉及違憲違法的法律預算案進行副署(負責),可謂合情合理,自無濫權的疑慮。此作法也將避免法案一路公布施行,最後卻難以執行的適法性爭議。

新版《財劃法》修法草案只是個起頭,在大罷免失利之後,類似《財劃法》這種違憲濫權法案勢必傾巢而出,內閣未來面對相關爭議法案必須有新的作法。這其中,卓榮泰拒絕副署,不為他不認同的法律預算案負責,正是閣揆表達他對責任政治的具體作法。若立法院不認同這樣的作法,自可依《憲法》增修條文提出倒閣,由最新的民意為相關爭議做出裁奪。這才是保護憲法,解決兩院爭端爭端的正辦。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陳嘉宏專欄:AIT繞個彎告訴國民黨的事
陳嘉宏專欄:想選總統的人不要卸責硬拗
鄭任汶專欄:柯克之死 對台灣民主的啟示
更新時間|2025.09.18 09:0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