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太平洋的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周邊特別熱鬧,此風波來自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說,「若是狀況伴隨使用戰艦、武力,這樣的狀況就符合『存立危機事態』。政府當然也會根據個別具體狀況,綜合所有資訊做出判斷。」此言馬上觸發中國官方的膝神經,官方與官媒出腳重踹。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揚言「斬首」高市早苗,官媒《解放軍報》跟著嗆聲,「若武力介入台海,日本全國都有淪為戰場的風險。」《大公報》還引述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指稱高市早苗「躁進言行」,以及洪秀柱說,「台海的事,關妳日本人什麼事?」
高市早苗強硬又明確的言論,在日本內部引起不小的風波與擔憂,中國接著將日本列為旅遊危險警示區域,作為懲罰手段,然而,目前高市早苗並沒有退縮的態勢,日本官房長官木原稔與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昨(18)日都力挺,認為對於「台灣有事」的言論無須撤回。
今年以來,國際社會對西太平洋的關切,不只有日本,舉例來說,今年年中,澳洲就提出警訊。澳洲的電視節目六十分鐘(60 Minutes Australia),6月時有個專題叫做《Preparing for war? The real reason China sent warships to Australia》,新聞專題中採訪南太平洋島國東加王國,該國有80%的商店由中國人經營,中國幾乎要拿下東加,中國並極力與所羅門群島、斐濟、庫克群島等,展開區域安全與經濟的合作。即便有些島國仍選擇相信中國會尊重他們的國家主權,但中國的政經與軍事勢力滲透進入南太諸島國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並且越演越烈。
對澳洲來說,中國的勢力已經逐漸接近澳洲的海岸,這又代表怎樣的意義?當然就是中國的勢力已經推進到「第一島鏈」、「第二島鏈」,中國海軍所瞄準的就是西太平洋的印太區域,再往北、往東跨過去就是美國在太平洋最大的領土夏威夷了。
點燃此波言論戰火的燃點,很大主因來自於今年6月,遼寧號與山東號二個航空母艦編隊戰鬥群,同時出巡西太平洋,觸及第二島鏈,引發日本、美國、澳洲等國的關注。澳洲皇家海軍中將Mark David Hammond在此專題節目中很清楚地指出,中國的軍艦就是要展現可以跨越印太地區的遠洋海軍能力(blue water navy)。接續,就在兩週前,11月5日中國第一艘電磁彈射的航空母艦──福建號正式入列服役,這是中國的第三艘航母。當三大航母戰鬥群都建構完成,其象徵意義完全符合海軍最基本的輪更制度,亦即,中國海軍隨時可以維持至少一到二個或以上的航母戰鬥群在海上活動。
過去的中國航母建軍論有個論述,那就是聯合國5大常任理事國,唯一沒有航母的國家就是中國。值得關注的是,海軍是國際軍種,航母是遠洋海軍的配置,那中國自建航母的戰略意義是什麼?除了民族自信、威嚇、秀武力肌肉之外,可以推算的兩大戰略意義就是從東部攻擊台灣,以及將海軍勢力從西太平洋往東推。
台灣海峽最窄處為130公里,換算約70海哩,平均寬度180公里。不管是穿越台灣海峽,或從巴士海峽、台灣東部經過,全都涉及到歐洲或東南亞到日、韓的經濟與能源運輸動線,如果中國得以隨時部署航母戰鬥群,在台灣海峽、巴士海峽或南海截斷這條海上補給線與運輸動線,或者突破「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那美國、澳洲、紐西蘭與部分南太平洋等國家還不繃緊神經嗎?日本當然更無法置身事外。
國際政治向來有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兩種意識形態,理想主義是人道、是互助合作、是友誼與共同價值,現實主義是利益、是權力、是衝突與武力對撞。非常實際的,在利益與權力的面前,友誼經常不值得一提。高市早苗挺台,有台日長期的友好情誼,事實上,高市早苗的談話更完全符合日本當前的國家利益,那就是提出對中國霸權擴張的警訊,以及確保經濟能源運輸路線的順暢;這就是現實主義的國際政治,也是為什麼高市早苗冒著被國內外批判風險而做出的外交判斷。
不管是日本覺得「台灣有事,日本有事」,還是澳洲對中國接近澳洲海岸與南太平洋充滿著戒心,就算他們主要考量是基於自己的國家利益,全體台灣人都應該張開雙臂歡迎。畢竟台灣能做的很有限,那就是正視國際社會中實力至上的本質,以及台灣特殊的地緣政治地位,更重要的是,正義永遠站在有實力者的一方。台灣沒有輸的本錢,更要有不會輸的實力,那就得自己的拳頭夠硬。至於馬英九、洪秀柱等那些心向中國的政治人物,他們親中反台的言論也不是新聞,要留下怎樣的歷史定位,那是他們自己要面對的事。台灣要維持主權獨立往前走,任何國際友邦的支持都很重要,只是,如果內部有人寧願選擇先跪下,甚至幫著中國怒斥力挺台灣的友邦,那未來誰都救不了台灣。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陳嘉宏專欄:只有台灣的立法院是跪著走路
洪秀柱嗆高市早苗「關你什麼事」!綠黨團:難不成要大家舉家搬去中國?
高市早苗一句「台灣有事」激怒中國封鎖旅遊 中日關係亮紅燈完整時間軸一次看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