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竹南鎮自17日晚間至18日清晨,連續出現3起芮氏規模3以上的地震。,對此,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受訪時表示,這3起地震屬於「新竹前緣構造」的地下破裂所致。

中央氣象署監測資料顯示,苗栗縣竹南鎮自17日晚間至18日清晨,連續出現3起芮氏規模3以上的地震,包含深夜11時的規模3.8、11時05分的3.7,以及今日早上7時41分的3.1,震度最高達4級。由於竹南過往並非地震頻繁區域,短時間內連震引發民眾關注。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指出,這波地震與菲律賓海板塊、歐亞大陸板塊碰撞所造成的應力有關,應力向西傳遞後在竹南附近釋放而引發地震。因震源深度偏淺,加上深夜時分較安靜,許多居民有明顯搖晃感屬正常現象。

氣象署地震監測科科長邱俊達表示,地震發生位置位於竹南與新竹交界一帶,距離主要斷層仍有一小段距離,主要成因是「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推擠應力向西傳遞」,一旦地殼中某段斷層帶累積的壓力「受不了」,便會釋放形成地震。他強調,台灣本身就在地震活動區,這起事件反映的是台灣自然環境的日常狀態。
邱俊達指出,竹南附近並非沒有斷層,區域內與已公告的活動斷層距離約5至6公里。至於是否會有後續地震,他坦言:「這種規模三點多的小地震,很難說是前震或是否有餘震,地震預測目前還是做不到。」但截至目前觀測資料顯示,並無出現大規模後續地震的跡象。

根據《NOWnews今日新聞》報導,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受訪時表示,這3起地震屬於「新竹前緣構造」的地下破裂所致,並非典型斷層活動,因此發生大型地震的可能性不高。所謂新竹前緣構造,是指地表附近雖可觀察到隆起現象,但破裂帶並未延伸至地表。周邊還包括苗栗前緣構造、斗煥坪構造、銅鑼構造等地質構造。
郭鎧紋補充,竹南地區歷史上並無高頻度的顯著地震,規模較大的案例是2012年8月發生的規模5地震。依據「台灣地震模型(TEM)」團隊的評估,新竹前緣構造未來50年內發生規模6以上地震的機率僅約1%,呼籲民眾不必過度緊張,但仍應維持基本防災意識。
【往下看更多】
● 快訊/地牛又翻身!花蓮08:12極淺層地震 規模3.5
● 竹南深夜連兩震伴爆炸地鳴 氣象署示警「震感」原因
● 快訊/日本青森外海發生4.7地震 最大震度曝光
【今日最熱門】
● 快訊/日本青森外海發生4.7地震 最大震度曝光
● 日本福岡墜機! 小飛機墜毀「3人失聯」
● 中國棒球聯賽明年開打!曹錦輝、林益全遭爆在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