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歐盟統計,2009年至2011年堪稱是索馬利亞海盜最猖獗時期,平均每年都有近200件攻擊漁船案例,聯合國召集各國海軍艦隊進入索馬立亞海域護漁保護商船後,2012年起數字明顯下降,2013年海盜事件已降至個位數,2015年已降為零。
陳彥宏表示,索國海盜沒落後,取而代之的是奈及利亞、象牙海岸等國的新興海盜,這些海盜甚至在公海上公然搶船,附近海域也被列為危險海域,除此之外,東南亞、越南及附近島嶼也出現另一批新興海盜民族,「這些海盜一登船,幾乎都鎖定船長室現金搜刮,搶完後就走人。」
陳彥宏分析,較具規模的船公司,碰上這類搶劫,都寧願認賠了事,主要原因就是牽涉保險理賠,被搶了,頂多損失3萬、5萬美金;但若報案,保險公司理賠後,牽涉的是隔年整家公司的所有船隊,幾百艘船的保費會跟著水漲船高,「那才真的得不償失。」
陳彥宏直言,對照新興海盜的精明的搶船方式,索馬利亞海盜不是細水長流的經營方式,不只搶船,連人跟貨都一起帶走,才會讓聯合國勢力介入,授權各國組成護漁軍隊嚴厲打擊。
根據歐盟統計,索國海盜在2009年到2011年鼎盛時期,年收入可以達到3萬美金,比起索國約550美元的年收入,相當於54倍,海盜賺的錢,最後還是回歸到索國經濟體系內,也改善了索國經濟。
根據加拿大記者巴赫德分析,索國海盜不乏是生計出問題的漁民及少數因拿不到薪水的海岸巡防人員,靠打劫闖出名號後,內陸游牧民族也隨之加入,海盜甚至企業化,除了有人出船打劫,也有人出錢,有人代表和船東交涉談判,部份負責看守人質的部落首領也是海盜股東。
陳彥宏分析,索國海盜靠人票勒贖,創造新的經濟模式但只有大約30%的贖金最後是流到海盜手中,有10%是流入在陸地上幫忙的人,10%是給當地官員及打通關節用,其它約50%的贖金,則是流回贊助海盜活動的金主手中,由於海盜的掘起,生活形態改善,跟當地非海盜的生活落差太大,有些是宗教信仰的關係,在收入改善後也跟著「從良」,部份太過豪奢的海盜也會被當地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