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摩洛哥,撒哈拉沙漠邊緣。
位於阿特拉斯高山(High Atlas mountains)山腳的瓜札傑特(Ouarzazate),這個綽號「沙漠之門」的城市,因好萊塢巨片《神鬼戰士》(Gladiator)在此地拍攝而名聞遐邇,如今,這不毛之地成了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的一大生產基地。
一年享有330天日照,摩洛哥要把此地豐沛的天賜資源──陽光,轉換為潔淨能源。距離瓜札傑特10公里的努爾太陽能電廠(Noor Ouarzazate Solar Complex),正在重塑這個世界的能源前景。
電廠第一期──努爾一號(Noor 1)已投入生產,乾涸的紅土大地上,豎立起一排排彎曲的鏡面,每一片如同巴士大小,綿綿無絕,總涵蓋面積約140萬平方公尺。
這個太陽能電廠採用的並非常見的太陽能光電板,而是更為昂貴、尖端的聚光太陽能熱發電技術(Concentrated solar power, CSP)。利用反射鏡面,將太陽能集中,太陽的熱能把合成油加熱至大約攝氏400度,過程產生高壓水蒸氣,驅動渦輪引擎,因而產生電力。
在陽光普照的日子,這些閃閃發亮的藍色鏡面緊緊追隨著陽光而移動,整齊的行列,像是巨大而奇異的向日葵花田,又像是科幻小說中的外太空異世界。
「從早到晚,電廠持續運作,甚至在入夜後仍能供應電力。」負責工程規劃的布爾庫庫(Tarik Bourquouquou)指向兩座巨大的鋼製高塔,裡面含有一種超高溫熔鹽,可儲存白天生產的熱能,在夜裡用電高峰時間,可繼續轉換成電力。
「非洲,尤其是北非,擁有巨大的太陽能生產潛力,至今仍有待開發。摩洛哥的領導階層,為其他國家提供了以永續方式,開發能源產業的典範。」
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Mohammed VI)在2015年的巴黎氣候峰會上,宣布該國將提高太陽能、風電和水力發電的比重。
半年前,努爾電廠第一期開始運轉後,生產的電力已超過預期,讓摩洛哥大受鼓舞。以往97%能源必須仰賴進口的摩洛哥,如今預計到2020年時,太陽能將生產580百萬瓦(MW)電力,滿足該國14%的電力需求,並盼望在2030年前,透過可再生來源,自行生產52%的能源。
「這項投資案對摩洛哥和老百姓意義重大,可加強能源安全、創造更潔淨的環境,也能鼓勵新產業,並創造就業,」世界銀行西北非主任Marie Francoise Marie-Nelly說。估計這電廠每年可減少好幾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世界銀行表示,摩洛哥致力於追求潔淨能源,正是今年11月聯合國第22屆氣候變遷會議(COP22)選在摩洛哥召開的原因之一。努爾太陽能電廠造價90億美元,獲得包括世界銀行和歐盟的融資,後者更貢獻了六成的資金。
世界銀行資深顧問莫巴拉克(Sameh Mobarek)說,「非洲,尤其是北非,擁有巨大的太陽能生產潛力,至今仍有待開發。摩洛哥的領導階層,為其他國家提供了以永續方式,開發能源產業的典範。」
目前,摩洛哥太陽能電廠第二和第三期正在施工,預計明年底前完工。第三期將採納不同的太陽能捕捉與儲存技術,捨棄一排排的鏡面,改以七千片長方型鏡面環繞單一巨塔,直接將熱能集中在塔頂,也省略了加熱合成油的步驟,效率更將提升。
HIS Technology的太陽能分析師夏瑪(Ash Sharma)預料,2017年太陽能成本將崩跌約30%。他說,這主要是拜太陽能面板製造大幅拉高之賜。「中國的(太陽能板)產能大增,單單中國就占全球太陽能面板約80%的產量。」
由於太陽能價格持續滑落,即使在石油蘊藏量最豐沛的中東地區,包括摩洛哥、約旦、杜拜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都開始擁抱太陽能。而摩洛哥和南非的成功經驗,也可望鼓勵其他非洲國家轉向太陽能。
南非已躋身全球前十大太陽能生產國之一,盧安達則蓋了東非第一座太陽能電廠。目前,迦納和烏干達都計畫建造大型電廠。
太陽能僅占全球能源1%
今年9月,一個由日本和中國合組的財團,在杜拜投標興建一座太陽能電廠,平均每千瓦時成本還不到2.5美分,遠比美國的天然氣和煤礦發電成本便宜。
但放眼全世界,目前太陽能僅占全球能源供應的1%左右。隨著供應量持續增加,這個數字可望上升。
非洲最不匱乏的就是陽光,許多人正夢想著,未來非洲將可成為能源出口商。摩洛哥努爾電廠經理賽林(Mustapha Sellam)說,「我們主要的目標是能源獨立,但倘若有一天我們能生產額外的電力,我們希望能提供其他國家。」
也許,未來某一天,在柏林充電的電動車,用的正是摩洛哥生產的電力。
參考素材:BBC、DW、衛報、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