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給:
- 不想被節目集數順序給綁死的人。
- 不想一顆心被劇情糾結,茶不吃、飯不想,成天納悶主角下落,活的提心吊膽的人。
Discovery頻道的《流言終結者》在風光製播14季之後,下台一鞠躬。這個用各種科學理論,自製道具、方法,探索流言真偽的電視節目,一直以來都有很高的娛樂性。於是製片約翰盧松比(John Luscombe)另闢戰場,與Netflix合作推出《白兔計劃》。而且還網羅《流言終結者》的三個班底,托瑞貝勒奇(Tory Belleci)、凱莉拜倫(Kari Byron)、以及日裔格蘭今原(Grant Imahara),換個方式繼續用科學娛樂大家。
如果說《流言終結者》是從大眾流行文化(各種電影、小說、漫畫、文學等),找到可以用科學驗證的疑惑、誇大不實之處,《白兔計劃》則比較像是一個挑戰。每集都會設定好一個挑戰,然後用現有的科學來實驗看看,評論哪一種發明或科技的完成度最高、最為接近。
在首集討論超級英雄的超能力時,就認真地去測試類似雷神索爾可以控制閃電、用閃電攻擊敵人的超能力,若要落實在現實中該怎麼執行,甚至出動了電動車特斯拉(Telsa)的電力儲存技術。又或者測試如同X教授、以個人心智遙控對方肢體動作,發現只需要運用一些電極貼布,加上一些電路,就可以把活人變成任君擺佈的魁儡。
不過《白兔計劃》有一個很重要的精神,是以往《流言終結者》比較沒有的,那就是「不正經」。有時候觀眾會忍不住覺得,三位主持人在進行各種花費鉅資打造,親自進行的人體實驗時,他們其實不太在意這些實驗結果的成敗,他們只是在「玩」,享受「胡搞瞎搞」的樂趣。
尤有甚者,《白兔計劃》還故意回過頭來,檢視人類歷史上曾有過的那些「不正經」的種種事蹟,像是逃獄、二次大戰的瘋狂武器、竊盜等等,向大家證明其實人類自古以來就很愛旁門左道,可以為了走歪路而絞盡腦汁。乃至於有一集在討論讓人火大的發明,完全把焦點放在「事倍功半」的價值上。因此《白兔計劃》的娛樂價值不見得是表面上的那種「為了一點點芝麻小事就認真投入」的趣味,而是骨子裡頭對於人類文明的吐槽。
- 線上收看《白兔計劃》: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009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