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報告發現,各國人對喪偶反應不盡相同,男女也有別。南韓人在配偶過世後最為憂鬱,中國人喪偶後反倒像是鬆了一口氣。
這篇研究發表在3月號的《老人學期刊》(Journals of Gerontology),密西根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Apoorva Jadhav領導的團隊,以2002-2013年間美國、英國、歐洲、韓國和中國的數據,分析研究26,835人在配偶過世後的憂鬱程度。
其中,包括6637位美國人、2740位英國人、5811位歐洲人、7834位中國人和3813位南韓人,年紀全超過55歲。Jadhav在他們失去配偶前後進行憂鬱測量。
結果顯示,南韓人在喪偶後,憂鬱指數從3.49(最高為10)遽升至5.07。
一般人認為較為樂觀的美國人,平時憂鬱指數僅1.25,配偶離世後升至1.86。英國人則從1.57跳升至2.11,歐洲人從2.75升高至3.60。
中國人的反應最特殊,喪偶後,憂鬱指數反而從4.24降為3.75。
「這項調查以數字顯示出人們對於喪偶的感受,顯然不同國家也有著顯著差別。」Jadhav表示。「我們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研究,找出緩解喪偶痛苦的方法。」
報告也指出,無論是男性或女性,失去配偶的第一年內最為憂鬱,但所有國家的女性都可復原至正常水準,也就是與已婚夫妻相同,但男性在喪偶的6-10年內,卻往往維持重度憂鬱,唯一例外的只有歐洲。
此外,憂鬱也有分身體症狀和心理症狀。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容易出現身體性症狀.包括食慾改變、全身乏力、睡眠干擾和疼痛等。
男性則較常有心情上的憂鬱,感覺悲傷、焦慮、空洞、無望、無助或罪惡感、易怒、憤怒、羞恥或不安等。
鰥夫死亡率遠高於已婚男性
南韓保險研究所(Korea Insurance Research Institute)之前也曾發表過一篇調查,顯示鰥夫和離婚男人的死亡率比已婚男性高出三倍。截至2010年,鰥夫死亡率為千分之13.3,已婚男性為千分之3.2。
年紀在35-64之間的男性,鰥夫死亡率又高於離婚者;至於25-34歲的年輕男性,離婚者死亡率則較高,顯示對這個年齡層的男子來說,離婚帶來的衝擊可能更大。
至於女性,寡婦的死亡率(千分之3.4)略高於離婚者的死亡率(千分之3.3),但差別不如男性顯著。 報告作者崔章訊(音譯Choi Jang-hoon)說,「對男性來說,有妻子比單身更有益於健康,但這趨勢男性比較顯著。」
參考來源:南華早報、朝鮮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