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友過去時常頂著光頭,戴粗框圓眼鏡,著素雅中山裝或西裝襯衫,嚴肅的面容透出一股胡適般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氣味,說起話來本土腔調親和力十足。
1989年台灣解嚴後2年,39歲的吳清友創立了誠品書店,從仁愛路起家,1997年開始擴展至各大城市百貨公司。深色木質地板、延伸到天花板滿櫃人文藝術書籍、柔和溫暖的燈光,讓人不由自主愛上閱讀,像種下一朵花,自此改變了華人文化生活的風景。彼時,台灣經濟發達到一定程度,社會氛圍積極向上,人們有追求更崇高精神性與文化的需要,誠品書店的出現正好趕上這個大時代,見證好幾代青年的成長。
與其他食品、塑化、半導體等賺錢企業不同,誠品書店曾經歷長達15年虧損,吳清友卻認為,更重要的是內在核心價值與社會影響力。他說:「DNA比KPI更重要。」
吳清友的DNA是什麼?他出身台南將軍鄉漁村,典型南部鄉下孩子,台北工專畢業後進入誠建公司,當起業務員賣飯店餐廳設備,31歲頂下這間公司成為老闆,事業有了點成就。就在1988年,他動了心臟手術,差點死在手術台上,死神擦身而過,卻點亮了他心中的一團火。隔年,他破釜沉舟,開創誠品書店。他曾說:「我是一個後知後覺的人,到了30多歲才開始問自己這些問題,因為我有所謂的先天性心臟病,假使我還能重見陽光,生命被迫歸零後,什麼事你最重要的選擇?」他相信,人類最偉大的創作盡在書本中,書本改變了他的一生。
之後,誠品書店也從台灣本土到海外,版圖擴展至畫廊、傢飾、旅店等,身為董事長,對細節卻親力親為。1995年加入誠品集團,曾任誠品書店企劃經理、與吳清友一起工作12年的林文琪,對他無盡懷念:「他對同事很好,任我們發揮,是一個有理想氣度的人。」她細數過去1999誠品10週年的「人文經典隨身讀」、2003年的「最愛100小說大選」,吳清友都花了很多時間投入鑽研。林文琪說:「吳先生有一種特別的抒情感,1996年誠品光復店開幕時(原址為春之藝廊),他看到開幕文案『一個新的閱讀徒步區』,非常喜歡,突然跑來辦公室,臉上亮亮的笑容,特地來鼓勵我們。」
出版界也對他的驟逝瀰漫一片惋惜。時報出版總編輯余宜芳提到,去年白先勇《細說紅樓夢》新書發表會,吳清友跟很多讀者一起排隊,拿書給白先勇簽名,讓白老師又驚又喜,又自掏腰包買了30套送給好朋友。余宜芳說,誠品書店近年推出的「經典共讀計畫」,吳清友念茲在茲推動,承諾永不下架,讓出版社有空間重新推出經典,用特殊封面製作。「他一直不忘記初衷,新書出版速度很快,擠壓很多舊書空間,只要在市場上銷售不到一定程度,5、6年後不續約就消失。一般書店重視評效,推出經典,表示吳清友不忍好書消失。很多人覺得誠品這些年改變很大,但吳清友的存在很古典,代表對藝術文化的認同喜好。」
2004年女兒吳旻潔接班後,大刀闊斧整頓誠品,收掉不賺錢的書店,改為多角化商場式經營,不僅引來質疑聲浪,草創時期的元老班底如廖美立也紛紛出走。2009年長子吳威廷猝逝,家人低調傷痛,吳旻潔身上的擔子,是古典靈魂加上龐大市場,更重了。
吳清友曾對為他寫傳記的林靜宜說:「誠品出書不是為了行銷或是某種目的,就是想分享一種人文關懷的善念,我也不是多有智慧的人,我跟許許多多的人一樣平凡,只是我在38歲大病一場後,明白了生命應該在事業之上,心念應在能力之上,決定將人生歸零。」
他的人生如今歸零了,古典人文精神還將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