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布鞋王】一天賣不出3雙 他為何敢辭工程師賣鞋?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呂紹楠早期向人批發拖鞋在逢甲夜市擺攤,做出興趣開始到老布莊剪布製鞋。
呂紹楠早期向人批發拖鞋在逢甲夜市擺攤,做出興趣開始到老布莊剪布製鞋。
初期,呂紹楠賣的是跟人批發來的、1雙100元的拖鞋,「拖鞋的利潤很好,1雙可以賺40元,但拖鞋有季節性,我之後就改批布鞋來賣。」蠟燭兩頭燒的兼差做了1年多,存了2萬多元的呂紹楠開始去逛布莊找布,試著做自己喜歡的鞋子。
「我是做鞋子後才開始逛老布莊,因為我很喜歡看材料、布料。」呂紹楠難掩興奮:「你知道嗎?台灣有很多老布莊的布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只是沒人把它當成商品,再做成成品銷售。我去剪了一些台灣特色的客家老花布做鞋子。」

花布茄芷 復古吸睛

呂紹楠找上開製鞋廠的親戚幫忙生產,以客家花布做了100雙布鞋,並將早年台灣人上菜市場買菜的茄芷袋(網袋),做成裝鞋提袋吸睛,成立「富發牌古著鞋」,在逢甲夜市試水溫。
呂紹楠(左)創業初期生意慘澹,母親李碧花(右)對他信心滿滿,認為「戲棚下站久就是我們的」。
拿出1雙客家花布製成的童鞋,鮮豔的大紅底色襯上粉色的花朵雖搶眼,呂紹楠卻苦笑:「市面上沒有人會用花布做整雙鞋子,鞋子做出來很有特色,但我搬了一張板凳坐在屋台街顧攤,從晚上7點到凌晨12點,1個月營業額才2、3千元,我常常等於沒開市。」
所幸擺路邊攤無需店租,靠著客人口碑介紹,擺了2個月,呂紹楠終於賣掉第一批鞋。業績看似不佳,但他發現,由於可全程掌控製鞋流程,一雙390元的鞋子,實賺近2百元、利潤豐厚,半年後他便辭去友達的工作,決定創業賣鞋。

楦頭合腳 平價行銷

「我去便利商店把所有講創業的書買回來看,裡面有個案例是一位50歲的銀行經理,為了圓夢開咖啡廳,鼓起勇氣離開金融圈創業。我覺得,50歲的人都有這種勇氣,我才20幾歲,怎麼連創業的勇氣都沒有?」
2004年,呂紹楠(右)辭去友達工程師的工作,決心投入創業。
從高科技轉入被視為夕陽產業的製鞋業,出身鞋廠的父親率先投下反對票:「我爸說,這已經很傳統的產業了,怎麼還想做?在友達不是很好嗎?」呂紹楠說:「我想如果賣鞋1個月能賺5、6萬元,夠維生就好,萬一鞋子最後還是做不好,我有勞安的甲級證照,頂多再回去做勞安。」
母親李碧花則信心滿滿:「他爸爸希望他去友達,但我認為他只要想清楚就好。剛開始他一天賣不到3雙,我一直鼓勵他,戲棚下站久就是我們的。」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