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7 15:31 臺北時間

海灘的一天──巴勒斯坦大和解之下的暗湧(下)

mm-logo
文化
在布馬陪同下,莫娜帶兒子穆罕默德到雅法的海灘玩耍。(布馬‧印巴提供)
在布馬陪同下,莫娜帶兒子穆罕默德到雅法的海灘玩耍。(布馬‧印巴提供)
近年來,西奈半島頻受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等恐怖組織入侵的威脅,埃及擔憂拉法(Rafah)口岸對面的加薩走廊,也成為滋長恐怖主義的溫床;加上甫經歷斷交風波的卡達又是哈馬斯長久以來親近的盟友,此刻,拉攏加薩走廊遂成為埃及鞏固自身地位的當務之急。
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埃及總統)政府素來與哈馬斯關係惡劣,但此時除了拉攏達赫蘭為計劃之一,開放自2007年起關閉的埃及、加薩邊界拉法口岸,也成了對哈馬斯祭出的美人計。然而,以色列的反應將是此計畫中的一大憂慮,埃及沒把握抓得準這盤棋,便計畫促成約旦河西岸與加薩地區的和解,以兩面手法,讓阿巴斯政府將加薩地區納入版圖。
美國方面,川普政府的國際談判特使葛林布拉特(Jason Greenblatt),於8月造訪加薩邊界旁的以色列集體公社(Kibbutz)時,也曾表示:真該讓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從哈馬斯手中,拿回加薩走廊的統治權。此話聽在2014年發起護刃行動的以色列耳裡,很不是滋味,但也開始分析其是否為美國策略之一。

四面楚歌的加薩走廊

阿巴斯自然希望拿回加薩走廊的領導權。加薩地區居民已長年處於資源匱乏的窘境,過去5個月來,阿巴斯更中止分配給加薩電力、醫療資源、生活物資等帳款,以對哈馬斯施壓,迫其投降;面對西岸地區的哈馬斯群眾,也以砍去政治犯薪餉等方式,公開表示不友善。
加薩地區的電力從過往每天只有8小時,至今只剩每天4小時供應,更時常出現斷電危機。為了紓解電力困境,哈馬斯不得不與素來痛恨的德赫蘭交涉──這個害得哈馬斯精神領袖、創始人亞辛(Ahmed Yassin)被剃去半邊鬍大受羞辱的惡棍,如今是得以周旋在兩黨、以色列、埃及、美國之間的角色;他的八面玲瓏,或可幫助加薩人民度過劫難。
此時,埃及趁機雪中送炭,紓解了一些無電可用的壓力。這樣明顯對哈馬斯伸出一支友善手掌的大動作,其後方畢竟是戰略考量。
2015年來,埃及、約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都曾經向阿巴斯提出讓達赫蘭回到政府核心的懇切建議,然而阿巴斯始終拒絕。
不過,阿巴斯同時看在眼裡,素來對被哈馬斯嫉惡如仇的達赫蘭,如今有機會影響法塔赫與哈馬斯之間的微妙關係。哈馬斯領袖辛瓦爾(Yahya Sinwar)和達赫蘭在加薩難民營同一條巷子長大,兩人之間有許多共同聯絡窗口;哈馬斯旗下的武裝組織卡桑旅(Al-Qassam Brigades)領導人德伊夫(Mohammed Deif),也來自同一個難民營。
10月12日,巴勒斯坦兩個敵對陣營法塔赫和哈馬斯各派代表,在埃及開羅簽署的協議,表面上終於復合,實際上是多方力量順水推舟的結果。
另一方面,對於以色列來說,巴勒斯坦兩黨的復合究竟是一大威脅,或者反而是漁翁得利的機會,還值得觀察。阿巴斯早已與納坦雅胡政府以溫和手段交涉,彼此兵戎相見的情景比起以往淡化許多。同時此刻,阿巴斯政府藉此協議,要求哈馬斯捨棄恐怖主義、放下火箭炮等武裝、不做單方面可能衝擊雙方關係的行為,對以色列來說,自然更是正中下懷。 
納坦雅胡回應該協議時,模稜兩可的態度,已顯見端倪。

哈馬斯不是省油的燈,巴勒斯坦人民也不一定雙手贊成

巴勒斯坦政府對哈馬斯發出呼籲之後,以色列安全內閣亦宣告,未來與巴勒斯坦的政治對話,將以哈馬斯放棄武裝為前提。美國也緊接著要求哈馬斯放棄恐怖攻擊的手段,並承認以色列。縱然如此,由激進路線起家的哈馬斯,會就此輕易妥協嗎?
在此次開羅談判前一週,素來形象剛硬的辛瓦爾才說過:「假如有人要破壞這次復合,我們會打斷他脖子。」同時也不忘威脅以色列:哈馬斯有能力在51分鐘內,發射出2014年戰爭時發射7週的火箭數量。豪不妥協的激進姿態,依舊如故。
姑且不論一向擁兵自重、在水深火熱中掙扎頑抗的哈馬斯,是否將在未來棄械從良,有個好問題是:巴勒斯坦人民又希望他們完全軟化立場嗎?尤其如果,棄械指的便是投降?
被英、美、歐洲各國視為恐怖分子的哈馬斯,在軍事武力更強大、強佔家園數十年的以色列面前,對許多巴勒斯坦人而言,不過是土法煉鋼地扮演著一種必須保有的鷹派路線。特別是失去家園數十年來,巴勒斯坦人民對和平抗議、絕食抗爭已失去信心。假若所有政治人物都採取鴿派手腕,那麼反覆地面臨行政監禁(administrative detention)、逮捕、拷打等犧牲,立國的那一天只會愈來愈遠。
阿巴斯上台後,許多人更相信,今日的巴勒斯坦,已是在溫水煮青蛙中漸漸失去抵抗的能力、嚮往平和與安逸。反之,以色列軟硬兼施,在侵佔巴勒斯坦土地數十年後,將要再成功滅絕一次巴勒斯坦人拿起國旗的希望。
在衝突之地加薩,征戰與自衛的界線難以分辨,當敵對雙方都愈來愈極端時,主導恐怖行動的究竟是某個人物、某個團體、或某個國家,終究難以劃清界線。當雙方皆以長年侵害人權的手段對付彼此,勢單力薄的一方,終究要先瘋癲。
「由於長期受困,這裡的小孩與西岸相較,來得特別暴戾。不過,他們最多也只能拿起一塊石頭。在這塊石頭上,正刻劃著他們心靈創傷所帶來的全部痛苦。」戰地記者張翠容曾如此描述她眼中的加薩兒童。
有一種未來的可能是,溫和路線的政治人物們,將組成檯面上的巴勒斯坦政府,面對以色列與國際社會;激進路線或持有武力的政治人物,成為打游擊的地下組織,兩種路線彼此取得微妙的槓桿平衡。
但取得實際領導權的阿巴斯,也不能說是一網打盡。哈馬斯為其帶來的新經濟負擔,以及加薩人民近日陸續出現的質疑聲浪,都是阿巴斯接下來要應付的重擔。
計畫中,巴勒斯坦政府將在11月1日接管拉法的邊界口岸。然而位於開羅的協議簽署至今一周,阿巴斯尚未恢復資助加薩的電力供應,醫療資源、失業、無法自由移動等問題,也未見初步的解決。這使得加薩民眾始終不安,揮舞國旗時的慶祝情緒中,也瀰漫著一股不信任。
此外,哈馬斯也預計在12月1日之前,將加薩走廊的治理權交給巴勒斯坦政府。然而,目前該政府除了確定將分派3,000名警力到加薩及拉法口岸外,法塔赫、哈馬斯兩黨對於人力部署的想法並不一致。哈馬斯表示,法塔赫已經同意自加薩雇用23,000位哈馬斯公務員,並由哈馬斯指派3,000名維安人員,不過否決了多雇用14,000位維安人員的訴求。
一位不願具名的法塔赫官員告訴《中東之眼(Middle East Eye)》,這是因為2007年前,本就存在3,000名維安人員;但該年6月起,多出來的維安人員分屬情報、內部安全、國家安全、藍色警力和民防單位。「他們拿政府的錢,卻可能聽命於哈馬斯。」顯見得,兩黨之間依舊存在極高的不信任,阿巴斯政府擔心付了薪水給這些人,實權卻依然被哈馬斯掌握在手裡。
「哈馬斯提供的維安人員名單中,有好幾個都曾為卡桑旅做事;因此若把他們放入政府的薪資名單內,會衝擊巴勒斯坦政府獲得的國際補助吧。」
看來,未來的合作究竟會走向團結,或一團死結,還有待觀察。上週開羅協議中討論的重心是關乎治理層面的事務,其他議題如以巴衝突、巴解組織(Palestinian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的未來、哈馬斯的武力、建立聯合政府等細節還未深刻觸及,各代表將於11月21日於開羅再碰面。
哈馬斯接下來的一舉一動,將是關鍵。倘若此次復合所受到的國際支持,將來自於往溫和方向靠攏的哈馬斯,以建國的角度來看,國際社會將給予更高的支持、或漠然,巴勒斯坦人民將成贏家、或輸家,以色列將要漁利雙收、或失勢,都是值得玩味的問題。
「我常說,政府簽自己的協議,人民推動自己的和平。」布馬說。相較於莫娜及穆罕默德,他對這次的協議甚至沒有太大感覺。然而對於莫娜來說,身為巴勒斯坦人,或者有一天成為以色列人,將是巨大的區別。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