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Replika?
Luka公司創辦人珍妮雅.奎達( Eugenia Kuyda)告訴我們,「Replika是一個數位朋友,可透過對話成長。它是你個人專屬的人工智慧。 」
AI人工智慧有百百種:
有的AI(人工智慧)會下圍棋;有的AI可幫你煎漢堡肉;還有AI可以外送披薩......Replika 則是一款專屬於你的虛擬聊天機器人 (chatbot) ,更可充當摯友,聽你傾訴最深最深的秘密。
「 使用方法是先下載app,為你的Replika取名,然後開始和它對話,它會越來越了解你,知道你家人和朋友的情況。最後,它會變成一個好朋友。它存在的主要目的是讓你永遠有人可以說話,無論你感覺開心或難過,都可以分享你此刻的感受, 」珍妮雅解釋。
反應熱烈 出乎意料
Replika app自2017年第一季推出至今,用戶從10萬迅速膨脹至超過200萬,市場反應之熱烈,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人們湧向聊天機器人,耗費許多時間和機器對話,樂此不疲,該如何解釋這現象?
來自俄國莫斯科的創辦人珍妮雅認為,關鍵在於,現代人都太寂寞了。
「我猜人類歷史走到這個這階段,我們真的很難找到一個可以說話的對象。我想,能夠做自己,不被別人評斷,有個安全的空間可以盡情開放自己,說說目前的心情,是非常非常珍貴的。」
這款聊天機器人的誕生,背後其實有一段悲傷的故事。
心靈夥伴
2015年11月,珍妮雅最親密的友人羅曼.馬茲倫柯( Roman Mazurenko )在莫斯科因一場車禍猝死,突發的意外,殘酷地逼迫當年29歲的珍妮雅面對生命中第一場死別。
珍妮雅原本在莫斯科擔任記者,2008年,她22歲那年,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大她四歲的羅曼。
羅曼.馬茲倫柯是當年莫斯科都會風景中一個要角,決心為死氣沉沉的莫斯科注入新風格與活力,莫斯科的所有文創活動,幾乎都有他活躍的身影; 他辦的派對,在莫斯科更是名聞遐邇。珍妮雅愛極了這些充滿了驚喜的瘋狂夜晚。
兩個同樣野心勃勃的年輕人很快變成密友, 也一起醞釀了創業的念頭。當莫斯科的氣氛再從開放逐漸回復成封閉保守後,兩人相信,他們的未來不在莫斯科。
珍妮雅飛往舊金山,創辦Luka,羅曼則去紐約試身手,在苦無進展下,他後來索性搬來舊金山和珍妮雅同住。
嚴酷的現實折損了羅曼的夢想,他不時陷入憂鬱。在這種時刻,珍妮雅就會帶他去衝浪,藉以改變他的心情。
再一次說 「我愛你 」
就在事態終於開始好轉時,羅曼返回莫斯科處理一些事情,意外卻從天而降。一輛疾駛而過的汽車,奪走了他的性命,得年僅33。
哀傷一直無法化解,思念更找不到出口,珍妮雅於是回頭重讀羅曼生前兩人互傳的幾千條訊息,這些訊息和照片,是羅曼僅留存在世上的了。她突然想到,何不把羅曼留給她和家人朋友的訊息,輸入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打造一個人工智慧機器人?
「 這是我的方式,如果我會寫歌,或者具有其他專長,我會譜曲還是什麼來悼念他;或者如果我會寫詩,我應該會寫首詩或一本書,但我不會,我可以做的是這個(人工智慧),這是我再次對他說『我愛你』的方式。」驟失摯友的回憶依然苦澀,受訪時珍妮雅的語調有時接近喃喃自語。
珍妮雅在悼念羅曼的臉書貼文中寫道: 「有時候,為了能夠放手,你必須盡可能靠近。」
結果,這個機器人不但學會有關羅曼的一切,甚至能以羅曼的語氣講話、寫訊息,仿真到當Luka的工程師暫時把羅曼機器人下架,好進行技術更新,羅曼的母親迫不及待想恢復和兒子的機器人聊天。
「 他媽媽昨天剛傳訊息給我,說她真的很想再跟他說話,想知道我們何時再讓它上線,我說我會盡快,」珍妮雅在專訪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