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都聽過作家這一途謀生不易、往往窮厄困頓。不過英國的這份報告如今提供了具體的數據。它統計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也就是出版商的書價開始下跌的那一年——英國虛構類書籍的銷售總數,結果發現創作者在市場上的大餅正日益萎縮,而且最頂尖知名的作家分走了大部分的收入。
這份報告說,過去五年來排行銷售排在第一千名的書籍,它大約賣出了3000-4000本。以英國一般8-10%的版稅計算,作者從這本書大概可以拿到5000英鎊(約20萬台幣),這還要看他們預先領到的稿費多寡而定。由於暢銷作家可能非常多產,所以能賺到這麼多錢的作家人數必然不到一千人。
而且情況似乎是越來越糟糕。在報告裡,在2011年排名第一百名的暢銷書共賣了55000本,而2015年,只要賣到35000本,就可以擠進暢銷榜前一百名。
越到頂端,作家之間富豪和赤貧之間的對比就愈加明顯。排在前1%的作者佔了總銷售數的32.8%,前0.1%的作者則佔了13%。稍稍往下一點,前5%的作家佔據了42.3%,前10%的作家已經囊括了書籍總銷售量的57%。
「這一切,意味著做一個職業作家越來越困難,句點。」這份報告的作者如此結論。
在手機和直播裝置盛行的時代,書籍毫無意外要面對更多的競爭對手。就算我們真的暫時拋下手機準備好好看一本書,似乎我們也會不自覺選擇不要太艱澀、太有挑戰性的書。
在這份報告中,2016年排行榜冠軍是JK羅琳的劇本《哈利波特——被詛咒的孩子》,第二名是普爾曼的《黑暗元素三部曲》,類型都是奇幻、恐怖、好入喉。此外,羅琳的名字還出現在百大排行榜的第12, 28, 64, 95名。品牌熟悉度和讀者忠誠度似乎可以確保羅琳長期聲勢不墜。
另一個趨勢是,則是小說家對作品在市場的主導地位的下降。在報告中,幾部銷售超過100萬本的小說——麥克伊溫的《贖罪》、胡賽尼《追風箏的孩子》、馬泰爾《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尼芬格《時空旅人之妻》——這些小說的成功或許與它們改編的電影無關,但是這些小說在書市熱賣絕對和它們的同名電影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