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的新創公司Clarifai和谷歌一樣,透過線上服務,幫客戶訓練電腦辨識圖像的演算法。另外像是波士頓的DataRobot和矽谷的H2O.ai,則是幫助企業分析產品、消費者、市場、與員工過去的行為,來預測它們在未來的表現。
他們目標是讓一般性的數據科學可以自動化。
谷歌的李飛飛估計,全世界大概有一百萬個數據科學家。但是,研究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專家可能「只有幾千人」,而且其中很大比例是受僱於谷歌、亞馬遜和微軟這類科技業的龍頭。
這也意味著大部分的企業並沒有開發最新機器學習所有需的人才。透過谷歌AutoML的工具,或許可讓一般公司也可以運用和開發雲端的AI工具。
問題是,這些新的服務是否跟它的廣告宣傳講的一樣?它們未來幾年又會如何發展?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資訊教授米庫連恩(Risto Miikkulainen)認為,這個技術確實「非常強大」,可能有助其他企業開發自己的人工智慧。
不過目前有些時候,人腦還是不可取代的。比如說谷歌的新服務在它開始自動學習之前,仍需要真人來為數據下標籤。
而且,就算可以自動化執行任務,不一定就表示值得去花這個功夫。例如倫敦的公司NMT Vision,過去使用Clarifai訓練和執行演算法,來辨識網路上一些銷售侵害版權產品的網站。如今他們決定不用機器學習,而是自己來設計程式,主要是因為這樣的成本較低。
如西雅圖Slalom Consulting的數據專家道赫提(Patrick Dougherty)的說法,目前這些服務只能說「有些部分很好」,但是「真人仍然要提供其中的一部分」。
Google對於雲端自動化機器學習AutoML的影片介紹。
參考資料:New York Times, Financial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