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進到這間電競教室,其實有些門檻;我們有『三丙一乙』。」能仁資處科主任李珈慧解釋,通常資處科學生畢業後應該會有29張證照;電競特色的學生,則至少要有三張丙級證照,和一張乙級證照。她歡迎學生使用電競教室,但達不到這些基本要求的話,就違背了教育初衷,「很抱歉,我會把他擋在門外頭。」
「之前曾經有同學考試考不好,結果被禁止進來練習。」高二的連羽霈是班上少數的女性選手,曾看過同學被拒於電競教室門外,「主任是希望我們可以考到很多證照,就是有專業技能這方面;不能讓家長覺得說,我們在這邊就是打遊戲而已。」
當選手非易事 技能、學歷還是要到手
很多學生都想成為職業選手,但能仁教練孫蒲生直言:「我覺得兼顧(學業)的部分,可能就比較困難。」站在職業隊教練的立場,他認為要當職業選手都需要大量的練習,而且要非常專注在遊戲當中,才能達到頂尖,做取捨前必須要先認清自己的天分。能仁電競顧問許相瑄則是強調要先與家裡好好溝通,參加職業隊要離開家裡、集中訓練;如果溝通不良,「可能就無法全心投入到職業戰隊的訓練裡。」
連羽霈曾接受香港女子職業電競隊的測試,後來也收到邀請,希望她能赴港加入戰隊。「但是因為現在才高二,課業還沒有完成,父母也不希望我休學,所以暫時還是先告一段落。」成為選手固然誘人,但她也理解職業路的辛苦,尤其女子選手更是少數,所以她並不執著一定要往職業發展。「如果打得好,講話也幽默風趣的話,我想也許可以轉職成為實況主;如果真的遊戲也玩不好,那就是要在課業方面認真,然後繼續朝資訊這條路繼續走下去。」
李珈慧認為學生一進來就必須讓他們先理解,成為選手並非易事。如果有天分,15歲到17歲是最有可能被發掘成為選手的年紀;就算成為選手,如果並非頂級,退役後可能也沒有辦法找到一個很好的工作。這時候,如果想往產業周邊、甚至是教育界發展,相關技能或學歷就變得非常重要。
「你有選手夢很棒,」她肯定學生逐夢的同時,也提醒他們,「但是你要擴充的是你頭腦裡頭的內涵。」
按讚加入《鏡漫遊》臉書粉絲專頁,關注最新ACG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