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評審團剪接資深廖慶松擔任主席,其餘評審包括日本導演濱口竜介,馬來西亞導演陳翠梅、知名導演何蔚庭,以及鹿特丹影展選片人穆格.迪米爾(Müge Demir)。廖慶松在頒獎典禮上表示,只有拍過一部、兩部電影的導演,可以拍到這樣,讓他自嘆不如,「內容的多元與深度,對不同族群的關照,讓我們感受到很深的反省。」另外他也提醒所有的新導演,在技術上大家都沒有問題,「有時會拍到太專注、拍到太濃縮,對我們評審來說角度稍嫌單一一點。希望可以把你們文化背景,對人的關懷,關照的形式表達更清楚。」
台灣電影《誰先愛上他的》奪下「觀眾票選獎」,票數遙遙領先其他的11部電影。故事透過被老公拋棄的妻子,為了跟小王爭辯究竟誰才是保險的受益人,讓大家看到現代家庭底下疏離的人際關係,以及如何修補親情。導演之一的徐譽庭致詞時回想起恩師李國修曾告訴她,「事情不是做好就好,要做到好。」另外一位導演許智彥,則感謝台北電影節提供有這麼好的平台給創作者。
獲頒評審團特別獎的丹麥電影《騙婚風暴》(The Charmer),劇情描述伊朗男子為了想留在丹麥,想盡辦法要結交當地女子,卻也在墜入情網之際被往事所牽絆。由演員蘇荷瑞加納德(Soho Rezanejad)代為領取獎座。她表示非常高興來到台北,「拿獎是非常光榮的,希望回家之後可以把得獎的好消息跟電影的卡司、工作人員分享。」評審指出電影處理起敏感的移民題材,不致流於渲染、亦不剝削,雖然是新導演,卻技巧成熟,拿捏恰到好處。
得到最佳影片,以及60萬新台幣獎金的,是葡萄牙電影《自己的工廠自己救》(The Nothing Factory),一群勞工發現工廠機具悄悄被管理階層所運走,察覺正在有計劃裁員,於是組織起來與之對抗,但他們只剩下空空如也的工廠。該片的演員兼配樂荷西史密斯法加斯(José Smith Vargas)領取獎座,他代表導演發言,感謝評審團認同這部片的冒險與嘗試,也感謝全片工作人員願意配合導演沛德羅皮諾(Pedro Pinho)一起嘗試。評審認為本片大膽且具強烈企圖心,敘事完整,以一種平等的視角邀請觀眾如劇中角色般進入故事,無論理性與感性皆能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