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在7月份開始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中國對同等價值的美國商品加徵了關稅。
後來,川普在8月份又把價值16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包括了進來。中國也做出了同等回應。
現在,川普拿出了他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舉措,宣布在一週內開始對美國每年從中國進口的價值兩千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但這次,中國無法做出完全對等的回應,這突顯了北京面臨的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
週二,中國官員回應了川普總統近期採取的行動,他們兌現之前的威脅,對價值六百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這幾乎是中國從美國購買的全部商品。
川普喜歡形容自己是最聰明、最懂做生意的成功企業家(雖然他不是),要用他在商場上的企業經營理念治國。
在美中貿易的戰場上,他確實也深諳以己強攻彼弱的道理,藉著不斷抬高籌碼,把敵人逼退到了牆角。
據《紐約時報》報導,川普的舉措讓北京官員「普遍感到困惑」並擔心針鋒相對的做法會正中川普下懷。對中國而言,這是進退兩難的局面,以經濟規模而言,美國進口自中國的商品是它出口到中國的四倍,中國不可能對等量的美國商品做出相對的關稅制裁,但是官方任何示弱的舉動,都可能被認為是在向美國投降。
《紐約時報》的報導認為中國的「選項有限」,不管是對依賴中國的美國企業採取懲罰措施、或是壓低人民幣、甚至是發起對美國產品的抵制行動,都可能對中國帶來更嚴重的損傷,甚至影響到中國的就業市場,讓外資轉向其他地區投懷送抱。
誰在乎他們不開心?
不過,中國頭痛的同時,川普的「勝利」並不意味著美國經濟上必然獲利。隨著關稅的提高,美國仰賴中國提供的零件和商品價格也必然上漲,未必有助美國的消費者或就業市場。更重要的,是在川普的政策下,美中關係將出現本質上的翻轉。
根據《Vox》作家Alex Ward的評論,川普所主導的,是美國在數十年來對中國立場最激進的改變,而目的則是要影響中國的經濟,迫使中國照美國人的規矩來進行。
根據專家們、川普政府已卸任的、和仍在位的官員向我透露,目標就是擠壓中國,特別是中國的經濟,強度大到它最後不得不決定從此要照規矩來進行。如果(中國)不照(美國的)規矩,那大家就看著辦吧。它的思維邏輯大概是這樣:反正中國已經讓美國不爽很久了,誰在乎他們現在不開心?
不再為了交往而交往
過去美國與中國的交往政策,意味著基於雙方互利進行持續而且重要的對話。這也是美國自尼克森時代以降,對美中關係的定調。
在川普之前,小布希和歐巴馬這兩個分屬不同黨派的政府,大抵都希望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responsible stakeholder), 代表著他們期待北京在全球影響力日益提升的同時,能夠遵守全球合作的規範。即使美國對於中國人權問題、台灣問題時而提出批判,但是雙方大致維持戰略夥伴關係。
舉例來說,即使面對傾銷、侵犯智權等問題,小布希仍在2001年給了中國「永久正常貿易地位」(permanent normal status,相當於過去的最惠國待遇),讓北京可免關稅或以低關稅與美國交流貨品和服務。
又如歐巴馬政府時期,美國聯邦人事管理局遭中國駭客入侵,超過2000萬筆美國人的敏感資訊遭竊。雙方並未因此翻臉,倒是歐巴馬在幾個月後與北京簽署了防治網路攻擊協議。顯然小布希和歐巴馬都是寄希望於未來,期待透過交往政策影響中國。
不過,川普做法截然不同,在他選戰過程中,曾把中國形容成美國「最狡猾的對手」。在2016年在印第安那州的造勢活動中,他向群眾說「我們不能繼續讓中國來強暴(rape)我們的國家。他們一直以來對我們這麼做。」粗鄙不堪的用詞說明了川普不在意意識形態的包袱,不會「為交往而交往」。他並不準備和中國討論問題,只要他認定中國在貿易上佔了便宜,就要採取懲罰。
「關稅,我想用關稅!」
美國和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而美國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是川普對這個關係毫不在意,把中國視為經濟的敵人。2017年,美國對中國在商品和服務業的貿易赤字已達3354億美元,而且逆差在還持續擴大。在川普和他的經濟幕僚眼中這並不是好事,他們相信解決的辦法,就是阻擋中國進口,以刺激經濟成長。去年七月,白宮新任的幕僚長凱利上任後第一個星期的會議上,川普向閣員們說:「關稅,我想用關稅。」(Tariffs, I want tariffs)。
如今戰火點燃,以今年八月為例,川普宣布對160億美元的中國貨品實施25%的關稅,主要針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這擺明是對北京官方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施壓,這項計畫目標是將中國轉型為生物科技、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等領域的製造業先進大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說,中方一直強調,貿易戰解決不了問題,只會損人害己,中國有句話叫「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討論誰損失一千、誰損失八百「沒有任何意義」。
貿易戰不只是貿易戰
就貿易戰本身而言,就是美中關係的一個巨大改變。不過這不是唯一改變的地方。《Vox》的報導裡舉了幾個例子,說明川普對北京的不假辭色。例如八月初,台灣邦交國薩爾瓦多宣布和中國建交,川普的反應強烈,指控北京介入薩爾瓦多的政治,並且召回大使,暗示美國要重新評估和中美洲國家的關係。又如今年五月,川普未按照前例邀中國參與在夏威夷舉行的環太平洋聯合演習。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羅根說,中國的行為「與環太平洋軍演的原則和目的不一致」。川普則點出中國「在南海主權有爭議的地點的軍事化行動」是中國不受邀的原因。今年八月,川普簽署了一項國防部贊助法案,限制美國的大學利用國防部經費,贊助由孔子學院教授的語言課程。孔子學院過去一向被批評是藉由語言和文化交流,在西方灌輸中共官方觀點的宣傳工具。部分美國大學如今已主動關閉校園內孔子學院的活動。
美國在貿易的全面開戰,或許和川普過去一再宣稱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是親密好朋友的說法不符。推特上川普曾經宣稱,「習主席跟我永遠都是朋友,不管我們在貿易上有爭議」。不過,川普和習近平個人的好交情(不管是真實的還只僅出自想像),並不會自動讓中國成為美國的朋友。
Vox的記者提到 ,中美貿易戰目前在北京討論焦點,已不再是如何和美國合作,而是在於美國究竟是想阻礙中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崛起,或者想要摧毀中共的領導政權。 因此川普的做法,可能播下一堆問題的種子,製造一個世代對美國更加敵視的中國決策者。
對中國或許有利的一點是,他們可以等待川普下台。因為川普最多只能在白宮再待六年,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以統治中國幾十年。因此,北京可以忍受目前的壓力,寄期待與未來的新政府。這意味著,川普的方式不論在短期之內是否成功,都將影響到川普下台之後長期的美中關係。
參考資料:New York Times, V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