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台灣舞廳、酒家正盛時,許多小姐急著要新衫,下午訂晚上就要。陳杏春苦著說:「常常要連夜趕工,衣服一做好,半夜2、3點送過去。」而旗袍做好得依客戶喜好修改細節,有些明星、歌星趕著登台,就在店裡盯著師傅修改,「壓力很大啊!他們常催促說:『快一點!快一點!』閒不下來啊。」陳杏春耳中彷彿又響起客戶的催促聲,一邊搖頭。
【振興旗袍三】 為女性量身觸碰胸部 老師傅的感受是這樣⋯

從單純的旗袍師傅,到經營一家店面,沒有那麼簡單。首先就要學著不能得罪客人。

80年代旗袍風氣衰退,但因陳杏春服務周到,客戶常常從年輕做到老,每逢婚宴喜慶或人生大事,就會來做一件新衣,旗袍也有租賃,因此生意還是穩定成長。
在旗袍業待了50多年,陳杏春從學徒生涯開始,就過著與顧客交手的日子,有好事,也難免有衰事。
「我的師傅手藝很好,他的店開在西門町,附近的酒女、舞女都找他做衣服。我那時候才16、7歲,幫小姐量身時碰到胸部都會臉紅,但小姐都很大方,會說:『沒關係,你儘量!』送旗袍去的時候,小姐常常穿『三點式的』就走出來直接穿。齁!小伙子哪受得了!當然做久了,後來就麻木了。」陳杏春講到年輕時,有點害羞起來。
上門的權貴富商絡繹不絕,突發狀況也不少,陳杏春想到就苦笑,「很多官太太或將軍夫人來量身時,黑頭車開過來,下車後,背著步槍的軍人跟著進店站崗,家裡小孩都被嚇哭。」

陳杏春也曾受到客人刁難,「有官太太拿布料來做衣服,做好了不喜歡,我賠錢她不要,硬要我賠她那塊布,還鬧上派出所!」陳杏春頗感無奈:「手工出錯自然是師傅的責任,布你拿來做好了又不滿意,錯在誰身上呢?有些小姐拿尼龍布來,那材料就一定會變形,做好了當然不滿意,就要我賠。我後來乾脆不做代工,只能選我店裡的布做。」
當然來店的不全然都是奧客,陳杏春也跟很多客人成為好友。富商貴賈來做衣服,常會送他洋酒洋菸,外省老兵或長一輩的老太太,也會閒聊以前在大陸的事,「老兵們談長沙會戰、一江山戰役,或打日本軍的事。老太太們就聊些故鄉的風景跟家鄉味,日子就這樣打發去。」陳杏春說。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