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旗袍番外篇】上海派與福州派差異 學問在內裡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上海派旗袍的做法,布料在縫之前一定要先泡水,用熨斗燙過。
上海派旗袍的做法,布料在縫之前一定要先泡水,用熨斗燙過。
旗袍源自上海,有海派、蘇派跟京派的差別。京派源自旗人的宮廷服飾,重紋飾,較不修飾身形。而海派時髦大膽,紋飾少但重剪裁。蘇派集兩者之長,但設計上重樸素典雅,不如海派狂放。
旗袍在台灣,各派融為一體,台灣旗袍的特色,在於形式的創新與改良,沒有明顯走向。差在於師傅的路線。旗袍在台灣,分為上海師傅跟福州師傅,也叫上海派跟福州派。這中間的分別是什麼?
漢青旗袍店的老闆陳杏春,講得簡單:「上海派的特色,布料在縫之前一定要先泡水,用熨斗燙過,才會緊實貼身。這是跟福州派的最大差別。上海師傅的做法,有幾個原則,首先布料一定要好,毛料一定下水、上漿,絕不用價格便宜、但容易變形的尼龍料。」
漢青旗袍店有不少高等衣料,這件旗袍就是泰國絲製成。
布料又要怎麼挑選呢?陳杏春可能不願透露商業機密,沒說太多。他說他本人選布,全憑經驗,布拿來一摸一看,品質對了,色感、圖案ok,他就會進。而布料選用也關係到生意。客人做旗袍首先選布,如果挑布的眼光不好,就可能流失客人。這也是一門學問。
陳杏春當學徒時,他的師傅用的材料,都來自香港的進口布。現在漢青旗袍店裡,從泰國絲、英國絲絨等,各國的高級布料都有。
老闆陳杏春選布全憑經驗,客人也感到滿意。
而製作《聶隱娘》戲服的,福州派玉鳳旗袍的陳忠信師傅也曾指出,旗袍分上海派與福州派。兩派之間的差異在於:上海派主要做給官太太跟貴婦穿,衣服內裏收得乾淨,重身形的變化,或者依照四季更迭、場合不同,選用新布製衫。福州派則是貼近庶民的日常穿著,重的昰耐穿、適穿,內裏會留布料,以便依身形變化調整。
上海派與福州派的差異,在於客層不同,依照客人需求,發展出不同做法。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