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旗袍四】戲服制服之外 他們這樣做讓老店重生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漢青旗袍名店第二代結合外拍攝影師,宣傳旗袍之美,效果相當不錯。
漢青旗袍名店第二代結合外拍攝影師,宣傳旗袍之美,效果相當不錯。
隨著時代變化,旗袍產業日薄西山,逐漸衰退。1997年,台灣婚紗攝影興盛。漢清旗袍名店隨著潮流,由東區遷往婚紗店林立的中山北路。靠婚紗的需求,讓店能繼續撐下去。而隨著中國崛起,仰慕中華文化的商機也開始增加,許多西方遊客跟華僑第二代,不管是回台結婚、旅遊買紀念品,都看上漢清的手藝找上門來,生意漸漸有轉好的跡象。
台北漢清旗袍店1979年開業,至今已39年歷史。
而文化單位的需求,也讓老店多了一線生機。漢清不但承製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的員工制服,連白先勇的舞台劇《遊園驚夢》、公視電視劇《一把青》的戲服,也都委託漢清製作。陳杏春說:「《遊園驚夢》劇裡是上層社會的人家,做工要很細,跟幫官太太做是一樣的;《一把青》的戲服有一百多件,我跟太太還有店長每天趕工,做了2個月才交貨。」看似衰退的旗袍業,似乎有了新活路。
而陳杏春已年近70,接班是大問題。第二代陳浩然現年38歲,學的是平面美術設計,本來沒想要接班:「我從小就學做旗袍,但年輕時比較叛逆,沒想過繼承家業。後來在外面闖,開了手機包膜店,也做不起來,看父母辛苦撐著這家店,就想說回來幫忙。」
白先勇舞台劇《遊園驚夢》戲服精緻,陳杏春特別拿出劇場手冊講解。(翻攝遊園驚夢網站)
2年前,返家幫忙的陳浩然,引進網路行銷手法,在購物網站下廣告,並透過粉絲頁推銷店裡的旗袍,也在網路社團跟婚紗、外拍攝影師合作,宣傳旗袍之美,效果相當不錯。
陳浩然說:「現在從網路來的陌生客,大概占了3、4成,效果意外的好。」陳杏春聞言後,在一旁謙虛地說:「唉,我的兒子不會說話,真是。他還嫩著呢!還得磨練磨練!」態度雖然挑剔,話中卻滿是欣慰,似乎對將接班的兒子還算滿意。
陳杏春手製旗袍時,不時對兒子加以提點,要他注意細節,還會差遣他跑腿買咖啡點心,教導待客之道。一時之間,彷彿往昔旗袍師傅指導學徒的場景重現。雖然陳杏春還沒退下第一線,但陳浩然有模有樣的力學篤行,也讓老店的傳承,踩穩了穩健的腳步。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