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獲提名的最佳外語片除《羅馬》,還有波蘭《沒有煙硝的愛情》(Cold War)、日本《小偷家族》(Shoplifters)、黎巴嫩《我想有個家》(Capharnaüm)和德國《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其中《小》片、《我》片和《沒》片都入選去年坎城影展競賽片, 《小》片獲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沒》片導演帕威帕利科斯基( Pawel Pawlikowski)拿下最佳導演獎,《我》片獲評審團獎及人道精神獎。
《羅馬》是去年威尼斯金獅獎得主,頒獎季期間風頭出盡,許多影評人團體選為年度最佳電影,勇奪金球獎和廣播影評人獎最佳外語片,也同時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和外語片。由於奧斯卡過去沒有把最大獎頒給非英語電影的前例,估計《羅馬》奪本屆最佳外語片的機率最高。
此外5部作品中,《羅馬》、《沒》 片和《無》片的攝影師都入圍最佳攝影,創了奧斯卡有史以來的紀錄。
《羅馬》原本由長期和柯朗合作的墨西哥攝影師艾曼紐爾曼貝茲基(Emmanuel Lubezki)掌鏡,後者曾因《地心引力》(Gravity)、《鳥人》(Birdman)和《神鬼獵人》(The Revenant)三度獲小金人。艾曼紐爾參與前置,不料因拍攝期比預期來得長、與其他案子撞期而退出,最後由柯朗親自上陣,並入圍最佳攝影。
《沒》片的波蘭攝影師路卡斯薩爾(Lukasz Zal)曾因《依達的選擇》入圍最佳攝影,該片獲頒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無》片是曾以《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導演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Henckel von Donnersmarck)的新作,由現年74歲的美國資深攝影大師凱萊布丹斯切爾(Caleb Deschanel)掌鏡。他於1984年以《太空先鋒》(The Right Stuff)首度入圍奧斯卡最佳攝影獎,隔年《天生好手》(The Natural)連莊獲提名,之後又以《返家十萬里》(Fly Away Home)、《決戰時刻》(The Patriot)和《受難記:最後的激情》(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入圍,今年是他第6次入圍。
丹斯切爾的2個女兒愛蜜莉和柔依(Emily and Zooey Deschanel)都從影,較出名的妹妹柔伊曾演出《成名在望》(Almost Famous)、《戀夏(500日)》((500) Days of Summer)和《沒問題先生》(Yes Man)等,並因影集《俏妞報到》(New Girl)三度入圍金球獎喜劇音樂類最佳女主角。
黎巴嫩《我想有個家》是導演娜迪拉巴基 (Nadine Labaki)的第三部作品,破紀錄成為阿拉伯世界首位問鼎奧斯卡的女性影人。《我》片描述11歲男孩上法院控告父母只生不養,感人情節讓媒體形容「哭翻一整袋紙巾」。該片在貧民窟拍攝時過程艱辛,還一度遭劫,娜迪拉卻完全不放心上,只當是做善事。
《我》片近來頻獲好萊塢巨星推薦,除歐普拉(Oprah Winfrey)推文讚賞,在《復仇者聯盟3》飾演反派「薩諾斯」的男星喬許布洛林(Josh Brolin)也被融化,直誇電影充滿人性,讓他找回熱愛電影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