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7 15:46 臺北時間

30年代公共建築代表 北市中山堂升格國定古蹟

mm-logo
時事
北市中山堂升格國定古蹟。(翻攝自GoogleMap)
北市中山堂升格國定古蹟。(翻攝自GoogleMap)
位於台北西區的中山堂,見證台灣近代史的變遷,前身為台北公會堂,因為具有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且具稀少性、重要性,以及保存完整,繼龍山寺、保安宮之後,成為全國第101個國定古蹟。
根據台北市文化局資料顯示,中山堂原址為清朝的布政使司衙門,1936年日本人改建成台北公會堂,佔地1,237坪,建物3,185坪,由教父級建築師井手薰設計督造。1945年日本戰敗,受降典禮即在公會堂的2樓舉行,之後此處更名「中山堂」。
中山堂轉型為台北市藝文活動展演重心,也經營藝文沙龍咖啡廳。
政府遷台後,指定為國民大會會址、立法院議事廳、台北市參議會議事廳,直到1993年。2001年修竣完成,轉型為台北市藝文活動展演重心,1樓中正廳可容1,122人,2樓光復廳可容500人,廣場則可容納8,000人。
黃土水的作品《水牛群像》,圖為位於國立台灣美術館的玻璃纖維翻製品。(翻攝自維基百科)
台北市文化局表示,文化部指定公會堂為國定古蹟,指定的理由共有7項,包括具有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表現時代流派的特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具重要性、保存完整等,尤其館內雕塑作品「黃土水/南國(水牛群像)」是台灣美術史上相當知名的經典傑作之一,這些都可以說明台北中山堂在古蹟建築裡獨樹一幟。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