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5 13:21 臺北時間

【全文】嚇出一片天 美國恐怖片低成本創高報酬

mm-logo
娛樂
恐怖片票房屢創紀錄,電影《我們》今年3月在美國上映時,以7,000萬美元票房同時刷新原創恐怖片和限制級電影首週紀錄。(UIP提供)
恐怖片票房屢創紀錄,電影《我們》今年3月在美國上映時,以7,000萬美元票房同時刷新原創恐怖片和限制級電影首週紀錄。(UIP提供)
近年美國電影市場恐怖片數量逐年攀升,約占年度總發行量的12%。以今年為例,已知會在美國上映的至少有38部,平均10天就有1部新作,堪稱恐怖片的黃金盛世。
數量增加,票房也屢創紀錄。以近期上映的《我們》為例,成本2,000萬美元,美國上映首週就刷新原創恐怖片和限制級電影的票房紀錄,至今全球累積逾2億4,000萬美元,呼應《紐約時報》所說:「恐怖電影正處於有史以來最賺錢的時代。」
根據美國電影市場展(American Film Market,簡稱AFM)官網公布的調查,自1996年至2016年止,在美國上映的10種電影類型中,恐怖片賺錢機率最高,達53%,亦即每2部就有1部獲利;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冒險片和浪漫喜劇片。
《我們》是導演喬登皮爾(左一)的最新作品,成本僅2,000萬美元,上映1個多月已在全球創下逾2億4,000萬美元的票房,小兵立大功。(翻攝自Gizmodo.com)
這就是為什麼好萊塢片商向來把恐怖片視為低風險、高報酬的投資,畢竟花大錢拍的電影不保證總能回本,但恐怖片可輕易跨越文化和語言障礙,觸及日本、韓國等具廣大恐怖片觀眾的地區。2年前根據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牠》(It),海外票房也高於全美,占總票房的53%。
對於銀彈不多的獨立製片來說,恐怖片的拍攝門檻相對較低,名利雙收的例子時有所聞。例如1999年的《厄夜叢林》(The Blair Witch Project),成本僅6萬美元,但全球票房逾2億4千800萬美元。
 
過去10年來,恐怖片百花齊放,預算50萬至500萬美元的低成本獨立製作更是異軍突起。它們以小搏大,獲利能力和受關注的程度,比起超級英雄電影有過之而無不及,名導和明星們也為之吸引,間接提升此類型電影的產業地位。帶領風潮的,當推以偽紀錄片形式拍攝的《靈動:鬼影實錄》(Paranormal Activity)。
2007年美國新銳導演歐倫佩利(Oren Peli)以1萬5千美元拍了《靈動:鬼影實錄》,2年後上映,全球票房達1億9千萬美元,是美國本世紀至今、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恐怖片,成為超低成本(micro-budget)恐怖片的濫觴。
導演歐倫佩利的《靈動:鬼影實錄》是美國本世紀投資報酬率最高的超低成本恐怖片。(翻攝自twitter@Oren_Peli)
《靈動:鬼影實錄》拍攝場景只在一個房間裡,7天就完成,女主角凱蒂費瑟史東片酬更只有500美元。
電影描述一對情侶搬到新家後,卻發生很多靈異現象,遂在臥房裡裝設攝影機,想找出鬧鬼原因。全片拍攝場景都在一個房間裡完成,導演邊拍邊剪,7天就完成,女主角凱蒂費瑟史東(Katie Featherston)的片酬更只有500美元。後來還發展出《鬼入鏡》系列,陸續拍了續集和前傳電影共5部。
《靈動:鬼影實錄》 僅花了15,000美元拍攝,成為超低成本恐怖片的濫觴。(翻攝自medium.com)
本片大獲成功,製片之一傑森布倫(Jason Blum)決定複製此模式,在2014年和環球影業簽約10年,製作一系列低成本恐怖片。他有3大原則:預算不能超過500萬美元、給導演全然的創作自由,再由好萊塢片商負責發行。
好萊塢片商習慣砸大錢換取巨額票房收入,但製作低成本恐怖片,有時僅需少少的預算就有機會獲取豐厚利潤。布倫除了《鬼入鏡》系列之外,還陸續推出《陰兒房》(Insidious)1、2集,《國定殺戮日》(The Purge)系列和《凶兆》(Sinister)系列等,都創下成功案例。
布倫表示,根據經驗,預算愈少,拍出來的恐怖片愈好,所以他不會賺了錢就投資製作大成本電影,堅守小成本獨立路線。即使有人捧著大把鈔票上門,他也不為所動。
好萊塢片商向來把恐怖片視為低風險、高報酬的投資,華裔導演溫子仁(右)以擅長拍恐怖片聞名,曾執導《厲陰宅》系列等多部賺錢恐怖片。(華納提供)
而且,他會持續鼓勵低成本恐怖片的原創者,繼續留下來擔任續集的監製、導演或編劇,讓他們自由發揮創意,藉此留住人才。例如《陰兒房》1、2集都由溫子仁(James Wan)執導;《國定殺戮日》導演詹姆斯狄莫納哥(James DeMonaco)除了編導前3集,也包辦第4集的劇本。
2010年至今,美國有1/3的低成本恐怖片都出自布倫的製片公司布倫屋(Blumhouse Productions)。外媒歸納這些電影的特色發現,它們的對白和場景都不多,雖然演員和導演的片酬低、但可參與分紅。據知,演員伊森霍克(Ethan Hawke)因主演《國定殺戮日》,就拿到200萬美元的分紅。
伊森霍克主演《國定殺戮日》的片酬雖不高,但可以參與分紅。(翻攝自variety.com)
低成本恐怖片的的對白和場景都不多,雖然演員和導演的片酬低、但可參與分紅。
部分低成本恐怖片的票房會在上映首週衝很高,幾乎占總票房的4成,但到了第2週就急速下滑。以《碟仙:惡靈始源》(Ouija)為例,雖然該片成本僅100萬美元、爛番茄網站上新鮮度僅7%,但仍在全美創下5千萬美元的票房,穩賺不賠。
 
恐怖類型大行其道,以往只拍嚴肅題材的導演也開始感興趣。布倫表示,以《尋找新方向》(Sideways)和《繼承人生》(The Descendants)2度獲奧斯卡改編劇本獎的導演亞歷山大潘恩(Alexander Payne),及《最黑暗的時刻》(The Darkest Hour)導演喬萊特(Joe Wright),都表達合作意願。
藝術電影愛好者熟悉的美國導演吉姆賈木許(Jim Jarmusch),近年作品屢屢入選坎城影展,例如《派特森》(Paterson)和《愛情,不用尋找》(Broken Flowers)等。他最新的恐怖喜劇《The Dead Don't Die》以活屍為題材,不但再度入圍今年坎城影展正式競賽單元,更獲選為開幕片。足見原本難登大雅之堂的恐怖片,今昔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導演吉姆賈木許以活屍為題材的新片《The Dead Don't Die》入圍今年坎城影展正式競賽單元。(翻攝自imdb.com)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