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3 05:58 臺北時間

【哲學S02E08】小確幸落伍了,小確「美」才重要! 倒垃圾也有美感經驗

mm-logo
生活
若我們放寬杜威的「生活美學」,無論是在冬天喝著熱可可,或是到郊外看鴨子在水上游來游去,都可以算是一種美感經驗。(東方IC)
若我們放寬杜威的「生活美學」,無論是在冬天喝著熱可可,或是到郊外看鴨子在水上游來游去,都可以算是一種美感經驗。(東方IC)
好好玩系列第二季即將結束,再次邀請大家一起來填滿意度問卷,還可以抽獎品哦!詳細活動辦法在本篇文末。
生活美學的想法可追溯回美國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的哲學思想。杜威可說是二十世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知識份子,他的思想橫跨教育理論、哲學以及心理學。杜威在1934年出版了一本書,叫做《藝術即經驗》(Art as Experience),這本著作後來成為美學的一本經典。在這本書中一個很重要的論旨是,藝術作品的美感面向與日常生活並不是斷裂的,而是連續的。換句話說,我們在藝術作品中所尋得的美感,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得到。
上週我們簡單介紹了藝術中的美感,並指出「美」對藝術作品來說並不是必要的。今天我們要把焦點轉向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我們之前談過,審美對象可以很多樣化。例如我們會欣賞藝術之美與自然之美。在當代美學中,對藝術作品的討論佔據了哲學家大部分的注意力,對大自然的討論則次之。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不是藝術作品也不是大自然,而是日常生活。其實,美感遍佈於日常生活,只是我們往往沒有特別留意。這種觀點稱為生活美學(everyday aesthetics),一個在當代美學中逐漸受到注目的領域。

不必外求,生活處處是美

前面提過,最常見的審美對象是藝術作品與大自然。事實上,這兩樣事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佔據的時間沒有想像中的多。你可以仔細考察一下自己一天的生活是怎麼過的:早上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餐就趕去上班,工作一整天,接近傍晚時下班,下班後吃個晚餐,晚餐後看個電視或用個電腦,接著就躺在床上不省人事了。這還算好,有些人可能加班到很晚才回家,洗完澡倒頭就睡了。這樣的一天跟藝術作品或大自然有關嗎?有機會審美嗎?也許你晚餐後看電視或用電腦時會看個影集,但影集算不算藝術作品,在哲學中都還有爭議。就算是,頂多看一兩個小時的影集,在一天中所佔的比例實在低得可憐。
大部分人真正會去接觸藝術作品或大自然的時候,大概只有週末。如果我們把藝術的概念收窄,只談視覺藝術、戲劇或音樂表演,那恐怕有超過一大半的人都沒有在接觸藝術了。結論是,在一般人的生活中,欣賞藝術與自然風景的時間其實不多。也就是說,我們其實沒有多少時間耗在審美上。這聽起來好像有點悲情,畢竟我們應該都會覺得美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一個不懂得審美的人,或是沒有鍛鍊審美能力的人,似乎在文化的涵養以及品味的培養上就遜色不少,不然教育部怎麼會強調並推動美感教育呢?可是如果我們與美邂逅的機會不多,又要怎麼去培養美感?提倡生活美學的哲學家認為,美不是只存在於藝術作品與大自然中,其實生活中處處有美等待我們去感受。

杜威《藝術即經驗》

生活美學的想法可追溯回美國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的哲學思想。杜威可說是二十世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知識份子,他的思想橫跨教育理論、哲學以及心理學。杜威在1934年出版了一本書,叫做《藝術即經驗》(Art as Experience),這本著作後來成為美學的一本經典。在這本書中一個很重要的論旨是,藝術作品的美感面向與日常生活並不是斷裂的,而是連續的。換句話說,我們在藝術作品中所尋得的美感,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得到。要了解這樣的看法,我們必須稍微介紹一下杜威的美學思想。
杜威認為,人的生活是一個不斷尋求和諧與融洽的過程。我們常常會感受到不舒服或不滿足,並試著改變這種狀況。例如,肚子餓了就吃東西,感覺冷了就穿外套,精神不好了就休息。在調整與改變的時候,我們經驗到一種滿足感,因為不舒服的狀態被解除了。我們對藝術作品所產生的美感經驗,其中的滿足感便是來自人性中的這種基本機制。但這並不是說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經驗都是美感經驗。杜威給出了兩個條件,必須滿足這些條件才能說所擁有的經驗是美感經驗。
首先,經驗本身必須具備「統一性(unity)」而且要有明確的「終點(closure)」。說一個經驗顯得零散或是沒有明確的終點,這就是說經驗中的元素之間沒有具備有意義的連結關係,也沒有明確的範圍。杜威認為當我們擁有這種經驗時,比較像是處在一種漂泊的狀態。如果你四處漂泊,你經過的城市之間不會有明確的連結,因此沒有統一性;你的漂泊也沒有真正的終點,因為漂泊就是一種漫無目的的持續。杜威認為這樣的經驗不能說是具備美感;相反的,如果某個經驗具備統一性,這意味著在這個經驗之中有某種性質貫穿經驗中的不同元素,使得不同元素得以被統合;這樣的統一性某種程度也來自經驗者對結局的預期。此處論及的結束是一種完滿,代表某件工作被完成,因而帶來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會讓經驗者在過程中不斷期待並渴望。統一性某種程度也預設了組成元素的複雜度,因為元素過少談統合便沒有太大意義。這意味著內容過於簡單的經驗便不符合杜威對於美感經驗的標準。
顯然,對藝術之美的欣賞符合這樣的描述。當我們在聽交響樂表演時,我們的聆聽經驗具備統一性。曲子演奏的整個過程都是由樂器產生的聲音交織而成,縱然有不同樂章以及不同樂器的區分,但整體的聽覺經驗都是出自同一樂團演奏的同一首曲子。我們知道曲子會有一個終結,而不是中斷;在聆聽的過程中我們等待著結局的到來,當演奏結束的那一刻,滿足感湧現,代表我們專注的聆聽得到回報。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式考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例如賽跑。賽跑的經驗具備統一性,當然也具備明確的終點。在賽跑的過程中我們會對結局有預期,也會在意結局帶來的完滿。對杜威來說,這就是一種美感經驗。
另一個美感經驗必須具備的條件牽涉到經驗者對於經驗內容的高度認知。杜威在此區分了「作為」(doing)與「經歷」(undergoing)兩種不同的概念。例如,一個人舉起了一顆大石頭,這是一件作為;舉起石頭後,感受到石頭的壓力、質地與重量,這是一種經歷。這樣的經歷可能會導致這個人放下石頭,這又是一件作為。放下石頭後感到手臂的放鬆,這又是一種經歷。在這樣的過程中,作為與經歷會交替發生,互為因果,構成了經驗的結構與模式。
當一個人清楚的認知、意識到經驗中作為與經歷的相互關係,我們就可以說他有了美感經驗。舉例來說,一個做白日夢的人並不能說是有美感經驗,因為做白日夢的過程不但缺乏作為與經歷的交互影響,做夢者也無法認知到這種不存在的關係。但是解開一個問題的經驗就不同。假設你今天訂購了一個需要自行組裝的桌子,收到桌子後你把零件分類好,這是一個作為。接著你開始按照說明書的指示進行組裝,把桌腳與桌面裝起來,並將螺絲拴緊。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螺絲孔的角度、螺絲的大小以及桌腳的重量讓你感受到組裝的不易,這個部分就是經歷;這樣的經歷讓你做出下一個動作,例如重新調整桌腳或螺絲的角度。在這個過程中,作為與經歷不斷交替,你必須高度意識到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才有辦法進行組裝。這種對經驗中作為與經歷的高度認知便是某經驗之所以具備美感的重要條件。

生活中的小確「美」:美在生活俯拾即是

我們可以看到,杜威對於經驗是否能具備美感有嚴格的限定,並不是隨隨便便一個日常經驗都可以被視為是美感經驗。然而,近年來一些哲學家放寬杜威的理論,進一步主張日常生活中充斥著美,即使是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讓我們體會美感。例如,天氣冷的時候,我們用雙手捧著裝著熱牛奶的馬克杯取暖;或者是電腦用累了,轉頭看看窗外池子中的小鴨在水上游來游去;甚至垃圾車來的時候,把垃圾丟出去也可以是一種美感經驗。種種這些不見得符合杜威前面提過的兩個條件,但如果我們把杜威的標準放寬,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就可以成為美感經驗。如此一來,美在生活中就俯拾即是。
關於「生活美學」,不論是比較嚴格的版本還是比較寬泛的版本,其共同精神都是將美感經驗拓展到日常生活中。美感經驗不是只存在於像美術館這樣的文化沙龍,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我們多用點心體會日常生活中的美,不但生活的質感會提升,我們的心性也可能也會因此變得更加細膩。處處感受生活中的美也會替我們的人生帶來更多滿足感。你說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值回票價呢?
在下一集的節目中,我們要談談藝術作品中對美的反動。在當代的作品中,有很多作品不但不美,甚至還會讓我們感到恐懼或震驚。你能想像藝術家竟然用自己的尿液來創作嗎?有些作品還用了動物的屍體做為媒材!電影或漫畫中也常常充斥所謂的恐怖美學。想了解當代創作者如何動搖我們對美的美好想像嗎?歡迎下週一起來了解。我們下次再見。
參考文獻
Irvin, Sherri. 2008. “The Pervasiveness of the Aesthetic in Ordinary Experience.” 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 (48)1, 29-44.
除了替鏡文化粉絲專頁按讚留言,不錯過精彩節目,跟上播客趨勢,趕快加入「鏡文化podcast社群」,一起討論分享Podcast吧!

來來來哩來,填問卷抽大獎

《語言好好玩》 x 《哲學好好玩》 x 《心理學好好玩》,第二季節目即將進入尾聲。感謝各位好好玩之友在空中的支持,我們也想聽聽大家的聲音~只要填寫各節目問卷,就有機會抽中 #鏡文學 最新出版的《完美人類》或《Ring of the Day:台北捷運╳戀愛小說》新書哦!

➽活動時間:2019/05/29(三)-06/23(日)23:59截止。 2019/06/24(一)上午公布得獎名單。

➽活動辦法: 只要填寫各節目問卷,填完後留下連絡信箱或手機,每個節目都提供三本獎品抽出幸運兒。數學老師說:三份問卷都填,中獎機率會大大提升唷!

✎「語言好好玩」問卷:https://www.surveycake.com/s/NeN8e

✎「哲學好好玩」問卷:https://www.surveycake.com/s/ALd8e

✎「心理學好好玩」問卷:https://www.surveycake.com/s/dy6kq

--註1:本活動歡迎世界各地的讀者給我們意見回饋(寫什麼語言我們都會試圖理解),但是礙於寄送問題,中獎者若無在台灣國內可寄送的地址,獎品將候補給下一位幸運兒。

--註2:若三個問卷都填,就有三次中獎機會;然而為求公平,若已中獎,第二份再中獎,便將機會順延給下一位。

--註3:本活動需留下聯絡方式,若未留聯絡資訊或公布後24小時內未回覆,視同放棄資格,將自動遞補下一位得獎者。

 

聽「鏡文化 為你朗讀」聲音頻道

  • 用iPhone訂閱:goo.gl/WQVkRS
  • 若為Android系統使用者,可下載Google Podcasts或其他聆聽Podcast的軟體,並搜尋「鏡文化 為你朗讀 / Mirror Culture」

🕺還不知道什麼是Podcast?

Podcast(播客)是一個可以用手機訂閱的聲音頻道。訂閱「鏡文化為你朗讀」後,只要有新節目,手機就會自動幫你下載。讓我們的聲音,陪你度過各個你通勤、跑步、洗碗的零碎時間。網頁版的用戶,也可以鏡週刊文化版官網,看到我們最新的節目。

💗 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跟愛的鼓勵:goo.gl/yzh6Vk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