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七號是台美近10年來最大的科技合作計畫,將接替在太空服役已逾13年的福衛三號,未來不只能幫地球量體溫、還能一併量測濕度、壓力、電子密度等物理參數,預測颱風路徑的準確度更可提升10%。
福衛七號昨順利升空,不過直到繞行地球第3圈、經過台灣地面接收站時,晚間8時48分,6顆衛星才全數取得通聯,福七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福衛七號是台美近10年來最大的科技合作案,昨總統蔡英文也親赴新竹太空中心觀禮,並在臉書發文稱「這是台灣太空科技發展新的里程碑」。
昨晚8時48分,福七首度經過台灣地面接收站時,才順利取得訊號,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心中大石才放下,露出笑容,「台灣3個接收站都抓到第一顆衛星的訊號,福衛七號6枚衛星全都取得聯繫,總算是成功了!」
國家太空中心(NSPO)表示,接下來太空中心團隊會為衛星「體檢」,檢查各項次系統功能,預計1個月內完成全部測試,然後開始調整衛星軌道。完成功能測試的衛星已可「接收」美國GPS和俄羅斯GLONASS全球定位衛星的資料。台美科學團隊會一起比對、校正這些資料,分析地球上空溫度、氣壓、濕度、電子密度等資訊。
國家太空中心指出,預計發射後第7個月,衛星們可開始「提供」資料,給全球氣象界使用福七的觀測數據,只是此時衛星軌道佈署還沒完成,所以觀測資料的分布還不均勻。發射後第19個月,6顆衛星將全部部署到高度550公里的任務軌道,可提供中低緯度均勻分布的掩星觀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