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利與阿比查邦合作過5部劇情長片,包括獲得坎城金棕櫚獎的《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在利的眼中,阿比查邦是個一直在進步的導演,也是很好的剪輯師。他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畫面,為了電影的整體效果,也不吝捨棄那些畫面。
利日前應台北電影節之邀,來台舉行講座。席間他分享與阿比查邦的工作過程時,透露了1個小故事。當年利回泰國,參與阿比查邦《極樂森林》的拍攝工作。阿比查邦想要補拍3個鏡頭,卻因遇到雨季,共耗時1個月才拍完。
等到長度3小時的初剪結果出來、看過試片之後,阿比查邦竟然又把長約22分鐘、花了1個月補拍的鏡頭全都刪光,「非常果斷,完全不在意花了多少錢。」
阿比查邦的做法、呼應利最欣賞的日本導演大島渚所言:「剪輯是改寫電影的最後機會,在剪輯室裡,要忘記你拍過什麼東西。」阿比查邦可說完全實踐了這句話的精神:勇於拍攝你想要的畫面、也要勇於捨棄那些不想要的片段。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也是如此,阿比查邦拍了很多畫面,但是後來也拿掉很多。正因為拍得素材夠多,剪輯時才有機會去嘗試和變化,最後拿下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與阿比查邦多年合作,利坦言,阿比查邦有時會把劇本給他看,希望利提供意見或想法,但利通常不會有所回應。他認為,藝術片的畫面和視覺風格是由導演和攝影建立的,所以劇本階段或在拍攝現場,他通常不會給什麼意見、也很少去片場。
這個原則亦適用於新導演:「我認為這些作品訴說的是他們的故事,剪輯師的工作,就只是把那份感覺轉譯給觀眾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