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3 13:52 臺北時間

【全文】善用IP 提升技術 元東淵情感核心拍賣座片

mm-logo
娛樂
編劇出身的監製元東淵認為,電影的核心價值為劇本。
編劇出身的監製元東淵認為,電影的核心價值為劇本。
改編自同名網路漫畫的《與神同行》《與神同行:最終審判》,2018年在韓國寫下雙千萬觀影人次紀錄,吸金新台幣60億元,創韓國系列電影票房神話。
監製元東淵善用人氣IP、華麗聲光特效,打造成功商業片。他雖提倡電影需以新技術吸引觀眾,但強調「失去情感的視覺效果只是虛有其表」,最終仍應回歸情感及故事。
元東淵以《雙面君王》《與神同行》《與神同行:最終審判》成為韓國影史享有3部千萬觀影人次電影的監製,然而《與神同行》上映半年前,他監製的《代立軍》票房失利,讓他負債累累,一度罹患憂鬱症。
2012年《雙面君王》在韓國締造超過1200萬觀影人次,元東淵沉浸在成功的喜悅,卻也迷失方向。「在《代立軍》中我給觀眾的訊息是做領導者必須怎樣,有點強迫觀眾接受我的觀念。但電影並非在教育觀眾,應該像跟觀眾談戀愛,要虜獲對方的心,讓他喜歡你。那一陣子我可能太驕傲,忘記了,所以才失敗。」
斥資近新台幣3億元製作的《代立軍》票房失利,令擔任監製的元東淵一度罹患憂鬱症。(翻攝自Naver)
在韓國電影圈打滾30年,編劇出身的元東淵笑說原本人生目標是當諧星,未料因緣際會下成了監製。擁有編劇背景的他,直言拍攝及後製技術雖不斷求新求變,但電影核心價值仍是劇本。他也因具寫作與鑑賞的能力,得以持續開發觀眾喜歡的題材。
監製電影時,元東淵亦會提供故事方向,細節或具體故事再由編劇發揮創作。
監製電影時,元東淵亦會提供故事方向,細節或具體故事再由編劇發揮創作。例如改編《與神同行》時,刪去原作中律師「陳季函」的角色,由陰間三使者為亡者辯護;金自鴻及金秀鴻角色設定為兄弟;金自鴻欲託夢尋求母親原諒等情節,皆出自他的想法。元東淵表示,韓國電影的拍攝資金4成源於主要投資發行商,6成來自其他投資公司。若預算超支,就得變更收益分配結構,或者由製作公司籌措超支費用,因此監製必須嚴格控制預算。
元東淵(前排右)2011年買下《與神同行》翻拍版權,拍攝首集車太鉉火場戲前,他與導演金容華(前排中)在現場待命。(翻攝自元東淵推特)
《與神同行》系列在導演金容華堅持下,一次拍攝2集,創韓片首例,製作費高達韓幣410億元(約新台幣11.5億元)。為避免預算超支,元東淵要求先將《與神同行》的重要場景以動畫製作完成,眾人討論後,將不必要的場面在前置作業中刪去,「如果沒有這個動作,製作費就會增加。」
現今大規模的商業片製作費動輒上億元,但過去10年韓國國內的電影觀眾人數呈持平狀態,元東淵坦言:「在韓國市場維持不變的情況下,製作費高的電影一定得考慮海外市場。」藝術片雖可由政府扶植支援,但商業片應貫徹資本主義的市場取向及融資方式,若由政府補助,反而會淪為毒藥。
元東淵應台北市電影委員會之邀,來台分享打造賣座商業片心法。(台北市電影委員會提供)
「以前韓國電影由政府擔任母基金,政府率先投資再吸引民間加入,之後發展到由專業的基金公司運作。如果要政府支援商業片,可以用基金的方式讓電影籌資,有的電影得到基金比較多,有的比較少,讓電影彼此競爭、提高競爭力,也有助於商業片。」
元東淵指出韓國商業片生命週期越來越短,依照大數據運作。上映一週票房不佳馬上下片,2週內若無法達到損益平衡點則後勢不妙,高達7成的商業電影票房慘淡。上映前戲院依照「認知度」「好感度」「觀賞意願」3項指標排廳數,《與神同行》在數據中大獲全勝,首週搶下近2千個上映廳數,續集首週上映廳數則超過2200個。他表示:「創作是以情感表現,但商業依靠的是數據判斷,監製不僅需要藝術家的情感,還必須具備生意人的頭腦。」
《與神同行》使用大量CG特效(圖為實際拍攝場景),特效團隊以「水」元素打造出懶惰地獄的水幕特效。(翻攝自Naver)
《與神同行》為何受到觀眾歡迎?他認為最關鍵的一點是電影給人「溫暖的感覺」,CG、VFX(視覺效果)只是錦上添花,比起拍得優質,更重要是拍得「有趣」。「所以我們宣傳的時候,不是以韓國最厲害的CG、或全亞洲最棒的視覺效果電影當噱頭,而是著重在情感交流的方向,強調這是屬於家人之間的一個故事。」
給予觀影者情緒回饋、情感補償,是票房賣座的不二法門。
元東淵強調,《與神同行》企劃中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共享的情感」。電影是要讓大眾獲得共鳴的媒體,「為什麼要拍電影?我希望看電影的人能從中獲得安慰。」給予觀影者情緒回饋、情感補償,是票房賣座的不二法門。
常以IP改編創造票房佳績的元東淵,由他監製的《醜女大翻身》《與神同行》系列,分別改編自日本漫畫與韓國同名網漫,下一步則將翻拍西班牙懸疑電影《佈局》及改編韓國人氣網路小說《全知讀者視角》,目前也與Netflix討論《與神同行》電視劇版的播出版權。
元東淵下一步將翻拍西班牙懸疑電影《佈局》(翻攝自IMDb)。
雖然韓片導演多身兼編劇,超過千萬觀影人次的電影,近一半來自原創劇本,但元東淵認為,電影投入的資金龐大、風險較高,與其將資金賭在不知道觀眾不見得買單的故事,不如從已經有明確市場的IP下手。從漫畫、小說、卡通改編電影,同時亦能活絡產業。「用原創的劇本拍電影不是不好,但如果以原創劇本拍大片,對電影產業造成巨大的損害怎麼辦?像美國的漫威或迪士尼,很少會用未經過驗證的劇本來拍電影。」
去年在韓國上映的電影票房前20名,韓國本土片及外來片各占一半。《與神同行:最終審判》《與神同行》勇奪韓片年度票房冠亞軍;而好萊塢電影中,除了《波希米亞狂想曲》《可可夜總會》,其餘八部皆為系列作,元東淵分析:「這就是系列電影的力量。」藉由《與神同行》的案例,他也期許《與神同行》能成為亞洲電影製作人及電影人共同的轉捩點。
《與神同行:最終審判》中特效鏡頭超過2,000個,是亞洲電影中罕見的大規模。(翻攝自Naver)
「我希望把《與神同行》第3、4集好好地做完,期望藉此機會,和亞洲電影人一起合作。」除了《與神同行》,元東淵也致力開發其他系列電影,下一部系列作的題材是關於一群魯蛇如何拯救滅亡的地球。「只要把握正確的世界觀、人物,電影是可以延續下去的。」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2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