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命運奮力一擊4】他失業沒錢仍堅持社區服務 「這群孩子只有我接得住」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陳哲宇(中間起順時鐘)、花花、楊佳賢、右上和何淑琳等5位社工,聚在一起就有歡笑,看不出來去年竟同時被原服務組織資遣。
陳哲宇(中間起順時鐘)、花花、楊佳賢、右上和何淑琳等5位社工,聚在一起就有歡笑,看不出來去年竟同時被原服務組織資遣。
這天陳哲宇找林冠霖練拳,他一心想把林冠霖培訓成教練,為他勾勒明確的人生方向。練拳結束,陳哲宇拿著3000元的新拳套說:「這給你。」「真的嗎?」意外的驚喜讓隔天就要為奧援家計、入伍服志願役的林冠霖,笑得合不攏嘴。這是傳承,也是提醒,告訴他未來不論去哪,都有人在這等你。但我沒料到,原來陳哲宇、楊佳賢等五位在隆恩埔國宅服務的社工,過去這一年都斷續領著失業救濟金。
去年10月,他們五位社工同時被原服務的非政府組織資遣,理由是組織內部財務出狀況,實際上,他們工作理念早有不合。陳哲宇低調地說:「我們工作模式不同,他們像走在前面,帶著在後面的孩子;我們是只在前面一點,或在孩子旁邊,最好是能在孩子後面。」最明顯的差距是,他們不只給予幫助,而是深入社區,組拳擊隊、原民舞團、婦女手工藝以及教族語,和居民交織共組生活網,這幾年甚至把服務範圍擴大到鄰近的南靖部落和三鶯部落。
4年前,陳哲宇、楊佳賢等社工把社區服務範圍擴大到鄰近的南靖部落。圖為社工何淑琳(右)到南靖部落訪查,並為部落長者記錄口述歷史。
但失業、斷金援是迎頭痛擊,他們將社區服務降到最低,卻沒有離開,「大家都很累,沒錢又沒空間,咬著牙,遍體鱗傷,回家面對老婆、小孩,也是哭。想過找份工作好了,但還是有點信念,想看自己能燃燒多久。那狀況瀕臨只要有人說放棄,大家就放棄了。」他眼神閃過一絲不安,但隨即舉手比個抓的動作:「抬頭一看,咦!怎麼還抓著?」他坦言當時更多的是不甘心,為何他們會被資遣?
現在熱原拳擊隊的孩子,大多散在三峽國中拳擊隊和明德高中拳擊隊,1週僅有1次的團練,更重視的是心靈交流與對話。
他自己明白,拳擊隊七成以上的孩子,最後還是去工作或不再練拳;但他更清楚,拳擊就是一項不斷被痛擊的運動,他被打倒了,還是要再站起來。從社工變志工,辛苦又沒錢的工作,問他為何堅持?他頗有自信地說:「我認為這群孩子沒有我,沒人接得住。」那畫面就像他是站在懸崖邊的捕手,隨時準備接住暴衝的孩子。

募資達標尋找教學場地

今年6月他們推出募資專案,起先毫無反應,正當又陷入灰心絕望時,8月在網路上線的介紹短片,讓募資一夕達標,他們的夢想燃起光亮,此刻正在尋找拳擊教室的場地。
然而剛退伍的阿元此刻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工作?打拳?混幫派?他坦承還沒決定下一步:「家裡只剩媽媽跟外婆,哥哥也不振作,我想撐住這個家,但外面(幫派)的朋友也幫忙很多,很難馬上離開。」這次陳哲宇堅定地告訴我們:「他需要時間思考,如果他又逃走,我就把等待的時間拉長,讓他自己摸索。我能答應他的是,就算你選這條(歹)路,我還是會陪你,我會把拳擊教室做出來,等你回來一起努力。」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