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台灣觀光業產值僅占全國GDP的4.4%,不只低於全球平均值10%,更不如備受國際觀光客喜愛的泰國(18%),以及法國、西班牙等國的20%。
對此,賴正鎰表示,政府花錢應在刀口上,強化觀光資源,為台灣觀光旅遊找到定位,為各國觀光客量身訂製,打造充滿「溫度」的多層次深度旅遊服務,才有機會創造最大價值,進而提升台灣旅遊市場的地位。
他認為,台灣觀光業若想大步成長,必須先認清自己的觀光定位,「隨著網路與智慧型的旅遊工具普遍化,現在的旅客比以前更聰明,台灣若還是只有日月潭、阿里山、墾丁、太魯閣等流於『淺層式』走馬看花的套餐旅遊,根本無法留住想要體驗不同文化、不同生態的國際觀光客眼球,又如何吸引他們耗費一星期以上的時間停留?」
「政府應該落實對自然環境以及歷史文化的投入,不要僅是不斷創造硬體設備,……」他強調,政府在相關軟體、內容上仍維持舊思維,主題與內容往往不夠豐富、多元,導致觀光客進入硬體只逛一圈,花費5到10分鐘便離開,根本難以讓人流連往返,產生下次還要再來的想法。
賴正鎰舉例,台灣森林覆蓋率為60.7%,是全球平均值30.3%的2倍之多,在世界各國排名第33、亞洲排名第7,無疑是台灣最大的資產,也是最大優勢,若能落實成為生態旅遊的一環,帶領觀光客深度遊台灣、拉長國際觀光客停留天數,勢必能帶動觀光產值、提升整體觀光市場表現。
「否則,長久下來,台灣要如何與其他擁有動輒千年歷史文化的國家相比?甚至,政府花大錢建設的觀光地標,最後恐怕都會淪為蚊子館,無人聞問。」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