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藝編導的第2部《熱帶雨》預算約新台幣4500萬,資金包括新加坡政府輔導金與英國、中國大陸公司投資,並獲北市影委會450萬補助。因影片有大量下雨的戲,錄音與音效格外重要,所以陳哲藝先選定與郭禮杞的台灣錄音團隊合作,後來得知北市影委會推出「臺北市國際影視攝製投資計畫」,才提出申請。他稱讚台灣團隊,第一很熱情、第二很專業、第三真的很愛電影。
近年新加坡新銳電影導演巫俊峰的《徒刑》、陳敬音的《親愛的大笨象》、楊修華的《幻土》等都在國際影展表現出色,陳哲藝也以這波新加坡電影新浪潮為傲。「修華是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小我一屆的學弟,俊峰是大我一屆的學長,陳敬音也在義安念過書。」
陳哲藝表示,「新加坡新浪潮的興起,好像多年前的香港電影新浪潮、或台灣新電影,這是我非常驕傲的。去年楊修華《幻土》拿了兩座金馬獎,雖然我自己沒得獎,但是我還是很高興。因為新加坡電影被國際與全球華人觀眾看到、認可,是很難得的一件事。」
他分析,以前大家常會為新加坡電影貼標籤,認為「新加坡電影就是搞笑喜劇」。但新加坡是多元種族社會,綜合式、雜燴式的文化下,讓新加坡電影有種多元性,即使拍華語片也有別中港臺電影,它就是南洋電影、星馬電影,有更多可能,而且非常看好它的未來。
另方面陳哲藝也憂心,「新加坡電影年產量不到十部,雖有政府資助,但電影文化產業不是靠幾個導演、製片、演員,它需要全國人民支撐。如果有一天新加坡沒有自己的電影,觀眾仍會去電影院看好萊塢片,但我們就不會有自己的故事,不會有自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