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著西裝頭,今年64歲的江鴻烈,因為經年累月長時間站煎檯,脊椎曾開過2次刀,動作已不太俐落,但他依然每天準時到店裡工作。看著已接班的兒子江旻軒,他說:「伊喔,4個月大的時候,就在嬰兒床裡看我們做了…。」
【日賣千客牛排2】攜家帶眷擺攤賣牛排 客人竟要點蚵仔煎

在新莊屹立不搖38年的上上牛排館,是從夜市起家。1982年,江鴻烈夫妻帶著當時才4個月大的長子,就在當年的新莊財元戲院旁的夜市租下固定攤位,做起鐵板牛排生意,算是新莊第一個賣台式平價牛排的店家。

江鴻烈夫妻,可說是靠認真、實在做生意,熬過辛苦得到回報的典型。從小就在店裡長大的江旻軒,對於父母的創業過程,已聽過不下百遍。「我爸最早是在新莊開鐵工廠,但我媽覺得每次開票都要4個月後才能拿到錢,不太保險,就想改做每天都有現金的生意。」江媽媽的娘家本來就在環河市場開海產餐廳,她覺得做吃的生意最好入手,又可以把小孩帶在身邊照顧,「我就拉著我先生,去三重三和夜市一攤一攤地看,我看到一家在賣鐵板牛排,我們在新莊沒看過,就決定要做這個。」

1982年,也是江旻軒出生的那年,江氏夫妻在新莊財元戲院(現為財元廣場)旁的夜市裡租了固定攤位,做起鐵板牛排生意,取名上上。「就是希望蒸蒸日上嘛。那時候只做牛排跟豬排,都去環河市場買肉回來自己去筋、自己切。」江媽媽負責備料,江爸爸負責煎。「剛開始我們是一個圓型的煎檯,客人不知道我們在賣什麼,還以為在賣蚵仔煎。我們跟客人說是賣牛排,客人就走了,那時候新莊人不太知道什麼是鐵板牛排…。」上上算是新莊第一家賣牛排的店。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