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搞復酥3】兄嫂1家5口葬火窟 夫妻忍悲原址復業會員專區財經理財夫妻倆經營麥式多歐式麵包店,林素珍負責外場,店裡也販售不少傳統台式點心、糕餅。文 王筱君攝影吳貞慧影音陳昱弼發布時間 2020.08.28 10:54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5 臺北時間劉進立電線走火奶油酥條菩提食品專訪林素珍火災台灣老店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1985年夏天,林素珍大哥的店因電線走火,1家5口在睡夢中葬身火窟。「我跟先生受到大哥最多照顧,以前我負責麵包店外場,每天早上7點做到晚上9點打烊,我還會等大嫂忙完孩子,和她聊一下才回家。哥哥還說等他賺大錢要買2棟房子,1棟送給我們,2家人住在隔壁。」夫妻倆想延續大哥的精神,決定重整店面復業,取名「新綠洲麵包店」。林素珍的大哥生前開設「綠洲麵包店」,劉進立夫妻倆(圖)當時都在店裡工作。(林素珍提供)「我們只隔一星期就開店,常常晚上結帳時,我都會因為想起哥哥一家人掉眼淚,恍惚間好像還看到濛濛的煙。」當時正懷老二的林素珍,挺著孕肚從早上6點顧店到晚上11點,「店裡生意非常好,我常一站就是一整天,早上起床,背痛到像被人用棍子打了一頓。」店開了8年,夫妻倆身體陸續出狀況,劉進立決定改開茶行,原有店面則讓給林素珍的三哥經營。劉進立19歲從麵包學徒做起,4個月就出師,47年來依舊對烘焙充滿熱情。劉進立老家在南投種茶,本以為自產自銷開茶行較輕鬆,怎料隔行如隔山,林素珍嘆口氣說:「我們不會交際,幾乎入不敷出,先生整天悶悶不樂,一直懷念做麵包的時光。」撐了2年,劉進立決定重操舊業,開「麥式多歐式麵包」,偏偏新店距離新綠洲麵包店僅隔200公尺。先生的決定讓林素珍左右為難,「娘家爸媽總是希望不要影響到三哥的生意。我們找了很多點,只有那個轉角店最適合,那是我最痛苦的時期。」一邊是夫家,一邊是娘家,林素珍甚至瞞著先生回娘家下跪,懇求爸媽的諒解。劉進立(右)與妻子林素珍(左)白手起家創業,各式麵包靠著用料實在,獲得消費者青睞。為了喚起老顧客的記憶,林素珍靈機一動,拉著先生去拍照,將2人的合照做成DM小卡,貼在彌月禮盒樣品上,「我不能明說自己才是新綠洲的創辦人,但大家看到我們的照片,就會想起熟面孔,1年後生意就很穩定。」反觀三哥因本身不會技術,隨著師傅流動、生意每況愈下,3年後就收攤。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