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少遭抓兵 鄉味養十口
【台灣沙茶醬始祖3】逃兵數次 富少為養8子放下身段賣火鍋

黃克記出身廣東汕頭,家族世代經營黃豆、稻榖與鹽、糖等買賣,在地方頗具影響力。黃沛峰說:「我爸是家族裡最大的,跟我一樣是大哥。他們算是富家人,就像以前說的員外。」而汕頭人喜吃沙茶,黃克記家裡也做沙茶醬,供應自家使用。
黃克記16歲結婚,從事教職,還當上校長,後來大陸爆發國共內戰,「那時國民軍戰敗了,需要人就開始抓兵。園丁把我爸藏在黃豆裡,但是人要呼吸,一呼吸,頭頂的黃豆就慢慢滾下來,國民黨的軍隊把他挖出來帶走。把他帶去哪裡不知道,軍車運到船裡面就走,到了金門才知道。」
黃克記被迫離開故鄉那年,太太剛懷上第三胎。他和幾個同鄉駐守金門,幾經戰火,僅剩他一人存活。厭倦軍旅生涯的黃克記數度逃兵,「他躲去山上砍柴、當伐木工人,還去九份金瓜石挖煤,在當礦工期間,經人家介紹認識我媽媽。」

1955年,黃克記於台灣再婚,孩子接連出生後,他見礦坑常發生礦災、死了不少人,便決意離開。黃克記南下新竹,與軍中同僚在城隍廟附近的西門市場,合夥開起「西市汕頭館」,以故鄉的汕頭沙茶醬賣火鍋養家。

過去,黃克記在大陸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刁嘴大少爺,但他在台連生了8個孩子,為了養家活口,每天清晨即在店內燉煮牛雜湯,要接連燉上7個鐘頭讓牛肉、牛雜軟嫩入味,如此日復一日做到92歲才退休。
「我們最出名的火鍋肉,是手工切的。一般火鍋肉都是硬的,我們是軟的、現宰的。」黃沛峰與弟弟們一手蝴蝶刀刀工全來自父親,「蝴蝶刀就是一刀下去(肉)沒有斷,第二刀才斷。」

「廣東汕頭是大陸的華僑之鄉,沙茶只有汕頭才有。」黃沛峰說,沙茶醬在台灣稱為「沙茶」,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則叫「沙嗲」。汕頭火鍋指的是沙茶火鍋,但沙茶不只能做火鍋,還能摻入麵中大火熱炒,「炒麵好吃要有按摩的動作,把麵跟肉汁、沙茶醬揉合。來這邊會點的,一個麵、一碗牛雜湯是固定。」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