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秉聿認為,「原故事要做成類型片,最大的調整,就是要放入凶案。使意識上傳的機密計畫,有強而有力的動機。」洪子詠認同林秉聿的想法,在新版故事大綱加進連環兒童失蹤案件,隨後由蕭力修與林秉聿接手改寫劇本。林秉聿每寫一稿,蕭力修就邊看、邊思考如何拍攝,並盡量以觀眾角度提出建議回饋,一來一往,劇本多達5、6稿,逐漸發展為具類型片特色的《複身犯》。
劇本經過3人修改,加入犯罪、懸疑等元素,風格樣貌也跟著變化,林秉聿認為,這是共同創作的結果。「我覺得可以用做Pizza來比喻:子詠把很好的餅皮做出來;導演關心Pizza上的主菜是牛肉、香腸或雞肉;我關心的是調味或添加提味的橄欖,我們都希望觀眾體驗這次的美味。」
由於影片具類型片特色,蕭力修表示,「不管靈異、動作或黑社會電影,類型片都有專門滿足觀眾的『馬戲團段落』,這些段落的設計,要靠編寫與拍攝經驗的累積。」有些橋段看似和主軸無關,但因是類型電影必要的表演秀,所以要保留。《複身犯》裡的爆破、飛車、動作等場面戲,不但是順應劇情發展而出現,也因能給觀眾直觀的娛樂感,所以不能少,並得在劇本階段先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