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關係,我經常看食譜或觀察廚師做菜,張鳳書最近出的新書《高效率癌症照顧心法》,是一本寫給癌友照顧者的能量補給書,在我看來,也是一本充滿愛的食譜。書中紀錄她照顧罹癌父親的歷程,列舉她自己領悟並實踐的體能與心理照護方法,也擷取她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希望廚房」時設計的菜色,這些菜餚親切易學,都是能日日做給家人吃的食物,學菜之餘,還能同步吸收照顧健康的知識。
張鳳書出書分享陪爸爸抗癌路!這是給癌症照顧者的教戰手冊 也是充滿愛的食譜書

除了專業廚師,我的朋友中最常做菜的人,應該就是張鳳書了,記不起從什麼時候起,烹飪成了鳳書與世界溝通的方式,她做飯給兒子吃,煮菜跟朋友分享,在美食節目中與主廚們對話,在癌症希望基金會「希望廚房」Youtube頻道親手製作「鳳書上菜」影片,透過食物和癌友交流,最近還把她用飲食照顧罹癌父親的過程紀錄成書。

或許很多人對張鳳書的印象還停留在電視劇《飛龍在天》《意難忘》或《霹靂火》的角色,但我這些年看到的張鳳書,早已大不相同。我跟鳳書認識的淵源,要回溯到她是八點檔演員、我是娛樂記者的年代,但其實我倆在同一條街上長大,從同一所國小畢業,受教於同一位老師,她只大我3個月,認真說來,我還得叫她一聲學姐。
真正跟鳳書熟起來,是她結婚之後,我們幾乎是一拍即合的飯友與旅友,一起吃遍玩遍國內外大街小巷。印象中她以前沒那麼會做菜,隨著兒子出生長大,鳳書幾乎天天做飯,一日三餐換花樣,熟能生巧之外,又主持《美食鳳味》,可以隨時跟廚師討教,讓她的廚藝進步神速,頗有職業架勢。她轉型時,我恰好也調到美食線,聊到美食話題時,我倆對個眼神就能心領神會。說個題外話,《美食鳳味》這個節目真的是廚藝訓練班,不止教會了主持人做菜,連製作人周維民後來都改行成了主廚「小周師」,在網路上很受歡迎。
我們有一群認識十多年的好朋友,每逢生日都會聚在一起吃飯,在外面吃膩了,便買菜到某人家裡煮。有一年冬天,鳳書煮了麻油雞給大家吃,氣味溫潤且口齒留香,同燴一鍋的豬頸肉與豬血糕更是讓我們驚為天人,瞬間搶食一空,從此之後,每次在家聚會都有人點名要吃鳳書的麻油雞,我曾經跟在旁邊做筆記,但就是做不出她的味道,反正想吃的時候,跟她點菜就對了。
雖然這幾年鳳書的螢幕作品不多,但熟悉她的朋友都知道,這個人根本閒不下來,幾年前去台大拿了個EMBA學位,研究過運動治療,中間還讀日文、學繪畫、自拍自剪在家做菜影片,興趣廣泛到我都記不清楚她學過多少東西,不時去參與「癌症希望基金會」(Hope)的各種公益活動,年終時擔綱「希望在唱歌」音樂會主持人、到醫院病房探訪癌友,錄製「希望廚房」的「鳳書上菜」影片,近來也跨界主持起健康醫療節目,總之,我覺得她現在的斜槓身份已經多到不可數的程度。
疫情中,大家都宅在家裡,張鳳書可沒停下來,在北醫拿到健康管理師的初階認證,還把去年張爸爸罹癌治療的過程紀錄下來,出版這本《高效率癌症照顧心法》,給跟她面臨同樣狀況的讀者參考,雙子座安排生活的高效率與持續輸出的能量,叫我不佩服都不行。
記得去年6月,我們幫鳳書過生日時,她突然得知爸爸患病的消息,雖然恐慌焦急,但只脆弱了一下下,第一時間就找來弟弟、妹妹開會,統合家人的想法,她向來認為,有知識就有力量,尋求專業才能打破無知造成的恐懼,平常處理問題是這樣,面對家人患病時也是如此。當張爸爸因為被化療破壞味覺,心情不佳,直接對鳳書嗆:「你煮得真難吃」時,她選擇先走開,「想找我吵架?抱歉我不在!」因為她很清楚,要照顧患病家人的情緒之前,必須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
平常姊妹們湊在一起聊天時,鳳書經常提出有點奇特的觀點,她看事情的方式與分析的角度,跟別人很不一樣。在這本書裡可以清楚看到她處事理智,很少被感情綁架,懂得做時間管理,她以親身體驗建議,照顧者一定要在陪病過程中找空檔適時放鬆,喝杯咖啡、看本書都好,自己要保持運動,也要鼓勵病人運動。
鳳書沒說大話,很長一段時間裡,她沒請任何家務幫手,每天下午4點前就得到家接小孩,因此她習慣在傍晚前很有效率地完成各種事項,我最常看到的畫面,就是她開車奔來跑去,從容不迫地把時間掌握在自己手裡。
作為一個日日下廚的煮婦,鳳書面對罹患大腸癌父親的需求,歸納出幾個烹飪原則:切碎、清淡、溫和、多樣化,當病人沒胃口時,就順其自然調整味道,盡量讓設定的熱量和蛋白質達標就好,尤其治療期間,讓病人吃得下的食物才是好食物。



鳳書在書裡寫了12道菜,從開胃的「涼拌橘醋醬秋葵豆腐」、提振食慾的「一口小飯糰」、清爽溫和的「瓠瓜蝦仁」,到補充蛋白質與熱量的「馬鈴薯牛肉丸子」、「紅燒虱目魚肚」、「毛豆仁炒百菇」,作法簡單、味道也好,連沒生病的人看了也會食指大動。書裡還貼心附上QR Code,掃描一下就可以連到Hope TV「希望廚房」的Youtube頻道,料理步驟與相關營養分析都一目了然,人人都能上手。



讀這本書時,總覺得文如其人,有時直爽可愛,有時精明能幹,有時天真,有時堅強,有時軟弱,這些都是張鳳書。如果你身邊有需要照顧病人的朋友,可以考慮送他這本書,聽聽過來人的建議,說不定能有所啟發。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