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等待、咬住不放是政客見到利益的嘴臉,也是電影《鱷魚》裡柯震東、李心潔面對愛情的態度。片中描繪黑道脫罪洗白、地方勢力介入土地買賣等情節,但對導演陳大璞而言,全片最重要的核心是愛情,並以其他元素添加故事的層次與厚度。
身兼編攝導 陳大璞
- 1967年出生於彰化
- 學歷: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畢業
- 代表作:
- 2021年 電影《鱷魚》導演、編劇、攝影
- 2020年 電視電影《人生清理員》導演
- 2020年 電影《下半場》獲台北電影獎最佳攝影
- 2017年 電影《老師 你會不會回來》導演
- 2014年 電影《行動代號孫中山》攝影
- 2011年 電影《皮克青春》導演
- 2006年 電視劇《危險心靈》攝影
- 2000年 電影《愛情靈藥》攝影
指名男主角 柯震東
- 1991年出生於台北
- 代表作:
- 2021年 電影《鱷魚》《月老》《Moneyboys》
- 2020年 電影《打噴嚏》
- 2016年 電影《再見瓦城》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 2013年 電影《小時代》
- 2011年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獲金馬獎最佳新演員
3年多前,導演陳大璞在電影《老師 你會不會回來》殺青半年後,參加導演兼編劇易智言主持的「編劇工廠」計畫,著手構思《鱷魚》的劇本。陳大璞說:「原本是寫記者遇到官商勾結的故事,但易智言認為記者的角色雖具衝突性,但不容易在影像上表現,來回改了3、4次,乾脆推翻,將男主角換成在議員服務處上班的更生人。」
寫劇本的過程中,陳大璞也請友人們提供意見。有一天編劇林秉彥看到關於財團炒作農地與農民抗爭的專題報導,覺得很適合放進劇本裡,陳大璞也認同,於是邀林秉彥共同編劇,展開田野調查。
初期田調,陳大璞不得其門而入,後來請該專題報導的記者幫忙聯繫,才取得農民信任。「不過對方是拒賣農地的釘子戶,承受不少壓力,相約碰面也小心翼翼。」透過訪談,陳大璞與林秉彥對地方勢力如何集結,將農地變為開發用地、賺取暴利,有更多一手資料。
陳大璞表示,田調對象的所有地,位於一大片農地中間,其他地主都簽約,但他們只單純想保留祖產、不願簽,卻遭鄉里排擠,更有宗親的壓力。片中女主角的田地被莫名切斷水源,也真有其事,目的在逼迫她賣地。「不過我們處理時是當成劇本素材,畢竟電影有娛樂性,不要太說教或刻意放大。」
由於陳大璞想將《鱷魚》劇本拍成電影,因此請製片徐國倫協助找投資者。但林秉彥寫完劇本第一稿後,因要工作賺錢只好離開。另一方面,接觸的投資商也反映,劇本故事有趣,但應該加重愛情戲,否則像犯罪電影。
原本像犯罪電影的故事,在編劇謝沛如接手後,以言語互動與細節看見小人物的戀情。
為此,製片徐國倫推薦對通俗愛情題材熟悉的編劇謝沛如,她接手後增添新的情感篇幅,以言語的互動或細節安排,從日常生活中看見小人物的戀情變化。可惜不久後,謝沛如接下劇集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導演工作,《鱷魚》劇本就由陳大璞收尾。
劇本完成後,陳大璞首先想到的男主角人選就是柯震東。「我從柯震東第一部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就注意他,後來他在《再見瓦城》的表演更讓我嚇一跳。他的表演有種動物性的直接、非常自然,且本質很純真,與角色設定相近。」
女主角李心潔是製片徐國倫的提議,陳大璞笑說:「當初我根本不敢想找她,但徐國倫認為試試無妨,就送出劇本,沒想到立即有回音。」另外陳大璞還邀金馬影帝李康生飾演態度親和,卻別有心機的議員服務處主任。除了演員組合清新,人物造型與詮釋方法也避免落入鄉土劇或幫派電影的窠臼。
片中柯震東是服刑多年的少年犯,出獄後到議員服務處工作。演出前,陳大璞將蒐集的角色原型資料與少年犯相關紀錄片給柯震東參考,協助建立角色。
柯震東表示:「紀錄片裡幾位少年犯的共通點是,年紀很小就進監獄,跟一群背景類似的人一起長大,即使出獄時已25、6歲,但心智比一般同齡的人更小。因他們十幾歲就被關,沒社會歷練,態度仍像高中生,面對問題會有『不關我的事、管他的』的想法。」戲裡的柯震東也有種單純、呆萌,直到碰上片中的李心潔,開始改變,他在這部分演出投入不少心力。
金馬獎得主組成的製作班底團隊,提供很多寶貴意見,讓影片在有限資源下做最大的發揮。
陳大璞指出,柯震東掌握到角色自以為聰明、其實不然的特點,「他把遇到李心潔之後,有點嚇到又搞不清楚的迷惘與衝突,表現得很好。」柯震東坦言,原先戲裡戲外他都很怕李心潔,因為不認識,而且她又是演技派的前輩。「但就算只是拉背的戲,心潔每次表演都像拍她特寫般在演,做到足,這對我有很大幫助,也激起我表演的鬥志。」
《鱷魚》攝製預算約3,500萬元,除了1,500萬元國片輔導金,還有滿滿額娛樂、鹿路電影、高雄人等單位投資。其中滿滿額娛樂曾與陳大璞合作《老師 你會不會回來》,該片創下全台近4千萬元的不錯票房,此次又再度攜手。
攝影師出身的陳大璞曾以《下半場》獲台北電影獎最佳攝影,雖然他之前執導的《皮克青春》《老師 你會不會回來》都另有攝影師,但受限於《鱷魚》的資金,他決定親自掌鏡。陳大璞透露:「一則是省錢、一則是很喜歡這個故事,而且自己攝影也少一個溝通的動作。還有這部片的演員自主性都很高,我不用花太多時間監督,可以把精神花在別的地方。」
陳大璞不諱言,身兼編劇、導演、攝影的優點是省時、省錢;缺點是思考劇本、鏡位、演員移動等問題,只能與自己對話。「幸好我的導演組滿體諒,知道有某些複雜的場次,就會要求把所有事項寫清楚,盡量充分準備,減少現場磨合時間。」而且製作班底包括美術蔡珮玲、造型王佳惠、剪接陳曉東等,平常就熟識。這群金馬獎得主組成的團隊,在過程中提供很多寶貴意見,讓影片在有限資源下做最大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