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最前線】財金名師傳授祕招 退休準備平台挑出好基金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退休金規劃講求均衡配置,年輕人參考財金名師做法,可以安心養大豬公,穩存退休金。
退休金規劃講求均衡配置,年輕人參考財金名師做法,可以安心養大豬公,穩存退休金。
日前基富通「好好退休」平台上線,打出低經理費、上架基金連續扣款達標且不贖回,即可享終身免手續費優惠,鼓勵年輕人及早規劃退休理財。只是平台上5大類、40檔基金,投資人該怎麼選才能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產品?透過財金名師經驗及專家建議,一次掌握必買基金清單。
「每年6月畢業前,我都會跟即將離開校園的學生說,一踏入職場就做兩件事:一是開始進行退休金規劃;二是記得買保險。」南臺科技大學財金名師朱岳中,為畢業生開出的這兩項人生必完成清單,現在可一站解決了。

無腦投資 首選目標日期型

基富通新推出的「好好退休準備平台」9月23日上線,瞄準一般人在退休金規劃時常遇到的產品痛點,該平台結合投資與保障,可一次達成老師的叮嚀。只是基金投資部分,平台上有多達21家資產管理公司、40檔產品,對投資小白來說,恐將陷入選擇困難。
40檔在平台上架的基金,分別歸類為積極、穩健、保守、目標日期型,以及台股基金;進場前第一步需釐清自己的風險屬性,才能對號入座。但如何分辨這5大類基金波動風險?不妨參考財金名師的實際做法。
基富通推出好好退休準備平台,鼓勵年輕人趁早理財。
先看台大財金系教授張森林的配置。「兩年前基富通的『好享退』專案,我選的是『目標日期型』基金,這類產品由專業經理人依照個人預定退休時間進行股債配置,這也是目前全球退休金準備的潮流。」他強烈建議,沒有基本財務訓練、又不想花時間研究的人,可先鎖定目標日期基金。
張森林表示,他計畫在2032年退休,因此平台上較合適的選擇是國泰2029目標日期組合基金,「但因考量到長壽風險,所以資金不會集中單押在這一檔,我會依照三二一比例,同時配置2039、2049基金,但越靠近到期日的2029比重會越高。」
尤其目標日期型基金有年金化設計,等於只要堅持每月扣款就好,連贖回時間點都不用管,堪稱真正的無腦投資。「以2029為例,一旦基金達到目標日期,系統就會啟動15年、即180個月分批自動買回機制,讓退休族每月都有現金進帳。」張森林說。
相較好享退有3檔目標日期基金,好好退休平台則有7檔,投資人除可依照退休時間選擇適合商品之外,還可參考過去績效挑出標的。其中,成立不滿3年的國泰泰享退系列,在1年期表現部分,整體成績突出,尤其2049基金一年期績效近18%居冠,年輕投資人距離退休時間還長,風險承受力相對高,可將此當作退休金準備首選。
透過目標日期型基金規劃退休金,不但是國際趨勢,也能無痛享受理想退休生活。(東方IC)

積極搏利 鎖定股票型基金

而長期觀察研究各類產品的基金高手朱岳中,則偏好自行組合投資套餐,「目前退休平台架上的基金,都經過產官學界嚴格把關,產品風格四平八穩,新手挑選起來相對安全,但對老手來說不夠麻辣刺激。」
投資屬性積極的朱岳中,在退休平台上只會鎖定股票型基金,口袋名單包括:安聯全球人口趨勢基金、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富達全球主題機會基金、聯博聚焦全球股票基金,以及富達全球入息基金,「這5檔標的過去績效都不錯,算是基金公司的明星產品,在費用考量下較有吸引力。」
了解個人投資風險屬性並挑對基金,是讓退休金規劃成功的首步。
基富通總經理黃致淵則解釋,產品分類上,積極型中有平衡型基金、穩健型中有股票型基金的原因,是退休平台會針對每檔產品的價格波動特性進行分類;也就是若平衡型基金波動較大,會被歸類在積極型;有些股票型基金波動相對和緩,就會被歸類在穩健型,不會因為投資成分而被制式分類。
除了財金名師做法外,投資人也可依照自身年齡來進行挑選。國泰投信投資顧問部主管楊正豪表示,「35歲以下的投資新手,建議直接鎖定積極型標的;35歲以上至50歲,以穩健型為主;至於50歲以上,則可留意保守型基金。」
不過他提醒,由於低利環境不利保守型產品表現,因此就算50歲以上,資產配置也要搭配部分台股基金,才能強化報酬,「退休平台上有五檔台股基金,都是各投信旗艦型產品,投資標的以中大型權值股為主。在全球新興科技發展趨勢下,台股表現絕不會缺席,可為低波動的債券基金爭取超額報酬。」
財金名師朱岳中偏好以知名股票型基金,當作退休規劃工具。

篩選撇步 檢視股災後績效

至於各類型基金篩選條件,楊正豪建議,可觀察全球股災後的績效表現,再搭配3年、5年累積報酬率、年化波動率及夏普值(每單位風險所承受的報酬),挑出中長期優質標的。
以平台中的積極型來看,聯博聚焦全球股票基金歷經2016年初中國股市無預警熔斷、全球股市崩盤及英國脫歐公投,基金跌至底部後回升,1年後報酬率逾二成,接著穩步攀升,淨值持續創新高,5年總報酬率近88%、居積極型基金之冠,也是張森林及朱岳中推薦的基金。
台大教授張森林提醒,費用率及長期績效表現,是挑選退休金投資工具的2大重點。(翻攝自理律文教基金會臉書)
另外,保德信金平衡基金雖有三成左右債券部位,但波動報酬率一點也不輸股票型基金,甚至可說表現更犀利。以2008年金融海嘯淨值最低點來看,歷經行情反轉,隔年該基金報酬率一舉衝破三成,在積極型中不但短期績效最好,3、5年期夏普值也一枝獨秀,是國內老字號招牌基金,值得投資人留意。
其他像是穩健型的野村動態配置多重資產基金、百達-Quest全球股票基金,及國內旗艦型台股基金—國泰小龍及滙豐龍鳳基金,也都是綜合表現相對亮麗的標的。至於保守型基金,則因為短期績效多為負數,長期績效也偏低,不特別推薦。
台股是國人最熟悉的投資工具,少了匯率風險,專家建議可做為退休金準備的長線配置。
「退休準備講究均衡,菜肉都要,但現在年輕人都搶著割韭菜,忘了養豬的重要。平台上的基金產品應以養豬公心態來投資,不應以種韭菜為目的。」黃致淵笑說,種菜要看天氣(行情),颱風來就沒得吃;但養豬不同,時間過去,豬只會越來越大,到了殺豬公那天,就能真正體會長期累積的美好。
說明:目標日期型成立時間短,未有5年相關數據。保守型短期績效多為負數,長期績效也偏低,故不推薦。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