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不納稅?納多少稅?完全根據稅法,與稅收預算壓根沒關係。然而,稅收實績超過預算,就形成了「超徵」。事情壞就壞在這「超」字,依照常理,既然超過了,就該退回去。其實,打個比方,就可以把事情說明白。
有個超級業務員,根據合約,老闆針對每一筆行銷業績,發放佣金。生活不容易,這業務員儘管有佣金收入,卻還是入不敷出,每年都要靠借債過日子。每一年年底,這業務員都根據經濟景氣與市場枯榮,預估次年佣金收入與借債額度。總之,佣金高則借債少,佣金低則借債高。但無論如何,卻是年年都有借債。
然而,世事多變,一年後的事情,誰也猜不準。這業務員,年年估測錯誤,實際佣金收入,總是超過原先估計。這些佣金,都是老闆根據合約,依照業績,發給業務員。因而,就算業務員估算錯誤,實際收入高於預估收入,老闆也不能說:「你預估錯誤,那些差額,該還給我。」實際情形是,業務員把那些多收的佣金,全拿去還債了,因為,他還欠著一屁股債。
上頭這例子裡,老闆就是老百姓,業務員是政府,合約則是各種稅法。政府「超」收稅款,是指超過預估稅收額度,而非超越了稅法分際,非法多收稅。這些超收稅款,一年又一年,逐年累積,就形成了「歲計剩餘」。將來,編制新年度預算時,就可以把歲計剩餘,拿去抵折債務。簡單點說,就是花用歲計剩餘,而少發點公債。
當然,就表面意義而言,年年稅收都「超徵」,老百姓心裡當然不舒服,社會觀感不會好。尤其,今年稅收超徵不但創下歷史紀錄,而且,實際稅收竟然比稅收預算額度,超徵了將近18%。不但今年,過去許多年,都是年年超徵。長期看下來,負責編列預算的財政部與行政院主計總處,未免也太差勁、太不專業了。
拜託,明年別再超徵了。年年超徵,年年老百姓喊還稅於民,年年要費脣舌,向社會大眾解釋,政府不累嗎?只要根據過去經驗,適度上調稅收預算額度,就能消除「超收」現象,有這樣難嗎?難道非要壓低稅收預算,多發公債,這才過癮嗎?